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提升个人档次和格局,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必修课

戳上面的蓝字“和中家馆”关注我们哦!




分享的上篇(点击阅读:想孩子向上生长,就帮他向下扎根——跟山长学亲子关系,姚老师为大家深刻剖析了山长给出的第一条指引:

 

要想养育好青春期孩子,要和孩子从小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姚老师逐个步骤地拆解、分析山长的示范案例,发现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是关键,同时,强调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要敢于做“后爸后妈”,宁可严格要求训练孩子,也不要溺爱。   

 


 
有的家长可能会在心里犯嘀咕,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做后爸后妈”,但是我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越是严格要求他,他就越反抗,没办法引导啊。
 
是的,您说得没错,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保持良好亲子关系,“权威”这个方式就不适用了,否则就会落得像上篇中提到《红鳉鱼》电影里谈春与父亲的那种失败的沟通和紧张的关系,结果非常惨烈。
 
那究竟可以怎么做呢,山长给出第二条指引——提升洞察孩子心理行为的能力、提升个人的档次和格局。

 

一、如何提升

洞察孩子心理行为的能力


怎么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呢,意思就是“从孩子外在的行为去了解他背后的心理、动机”,简单来说,就是“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孩子怎么想,因为人们往往只关心自己怎么想。
 
家长通常以自己为中心,希望孩子满足自己的期待,达到自己的要求,给自己当父母的权威,很可惜,常常事与愿违。
 
跟大家分享我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因为自我中心而栽的一次跟头。


【万万没想到,孩子原来这样想】

两年前,有一次我收到了孩子老师发来的总结,对孩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非常清晰的分析。

周末通话时,我希望能跟孩子就这些问题好好聊聊,希望他能认真看待并积极改进。

大家觉得,我这想法没毛病吧。
 
然而,当我跟孩子提出这个想法时,没想到,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抵触,完全不愿意跟我就此沟通。
 
我心想,可不能让他逃避问题。

于是耐着性子说:“老师的经验很丰富,也观察了这么多同学,在月总中提出的你的问题,的确是你需要提升的地方,老师的分析能够给我们非常好的指引。所以,我们能不能来探讨一下,如何做针对性的改进,而不是忽视老师的建议。”(大家有没有发现我说了一大堆正确的废话?)
 
可是,无论我怎么调整语气、变换表达方式(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嘛),孩子就是不愿意剖析自己。

后来,孩子直接跟我说“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谈的”。我们不欢而散。
 
我当时很郁闷,回头想整个过程,自己态度平静,语气平和,也尽可能去理解孩子,自认为在沟通过程当中没有给他贴标签、扣帽子,仅仅是提出这么一条“正当合理”的要求,可孩子居然就不肯跟我进行沟通(简直岂有此理)

郁闷归郁闷,完了还是要放下来面对这个问题。
 
我反复思考:

是不是我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为啥一向平和的孩子甚至都不能好好说话了?

不沟通的话,我怎么支持他改进?……
 
后来,终于有机会跟孩子再次聊起这件事情,孩子立刻爽快地表达了他的想法。

原来,他不认为自己在逃避问题,只是不想(和我)探讨而已。

第一,我理所当然认为他必须要和我讨论他的问题,让孩子第一时间觉得反感。

第二,老师该说的都和他说了,他完全接受也愿意改变,与我谈根本属于多此一举。
 
而且,他说,很多时候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其实都不对,总是在讲道理,可是那些道理都是废话、没用的话,就算讲的再对也听不进去,但又不得不忍着继续听。
 
(忍,算是给我面子了)他得屏蔽家长讲的话才能忍得下去,但是又要做出一副顺从家长的模样,非常不舒服,最后实在忍不住就只好挂电话了。
 
说实话,当时听到孩子的心声,我很震惊,(万万没想到)自己给孩子带来这样的感受,心里不由自主为自己辩护:我说的话有这么难听吗?好像自己整个做妈妈的付出都被否定了。
 
但是,我相信孩子说的都是实话。既然这是孩子的真心话,那我就(不得不)尊重这个事实,要接纳他对我的意见或想法。
 
对这次经历的体验和思考,让我意识到一件事,亲子关系在进入孩子的青春期以后会发生巨大变化。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家长,如果孩子还没有到青春期,我也郑重提个醒,请提早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到了孩子青春期,家长就会发现,以往你跟孩子能说的话、能做的事儿,现在不灵了。
 
在以前,我如此态度和蔼地跟孩子谈事情,他可是很愿意听的。但现在,他居然觉得是废话,得靠“忍”才能跟我谈话。(做老妈的我何尝不是忍、忍、忍啊)
 
为啥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关系变得这么难呢?


深一脚浅一脚的小大人】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大脑飞速发展,他的智力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各种复杂情感的感知能力都大大提升,发展得接近成年人水平,包括他的身高、力量都基本等同于成人。
 
但是,他的大脑皮质层还没有发展成熟,不够稳定,新皮质层仅仅出现2万多年,相对于已经出现上亿年的原始脑和几百万年的情绪脑,是人类大脑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支队伍。新皮质层分管人类的理性,也是人脑成熟最晚的功能区。
 
由于缺少理性控制,飞速发展的情绪脑横行霸道,青春期孩子特别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特点,容易生气,容易愤怒,喜欢叛逆、冒险、挑战一类有刺激性的事情。
 
青春期孩子另外一个特点,是他的心灵和头脑处于同时极度开放、又极度封闭的状态。
 
开放,是指大脑突触正经历一生中第二个发展最快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6岁),再加上青少年已经具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因而对于外界的各种信息,他都很好奇,很愿意去了解,甚至不加分辨的吸收。
 
封闭,是指孩子在这个阶段,相当自我中心,非常重视自己的想法,往往只愿意听极少人的意见,通常是与自己同频的伙伴同学,最多加上老师,而父母长辈的话就不爱听、听不进了。
 
随着生物密码的启动,青春期孩子会出现很多他小时候不曾体验过的状态,比如,开始关注异性;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开始意识到世界是多元的,更容易有矛盾纠结。
 
仿佛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里有很多东西苏醒、复活,对他造成极大冲击,让他产生很多迷茫,在这个人生的关键路口,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纠结于小我的矛盾,甚至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负面情绪,当然,有的孩子则可能开始启动超越自己的宏大思考……


【着急证明自己的大小孩】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对于家长是不是尊重自己,相对来说要求没有那么强烈,但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不一样了,青春期孩子会有强烈的自我人格确认的需求,以及对自尊的强烈要求。
 
而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基本已经步入中年,一方面人生经验、智慧、财富、地位都处于巅峰状态,志得意满;另一方面,也开始经历事业、家庭、健康多方面的困扰,颇有一地鸡毛的感觉。

并且父母顺着自己对孩子从小时候一直以来的教养模式,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孩子的巨大变化,几乎一无所知。
 
这个阶段的家长,既没愿心也没耐心与孩子做到平等姿态,更无法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去对待自己的青春期孩子。
 
然而,如果青春期孩子家长不能主动去转换自己与孩子相处时的身份和态度,最终必将被迫地、无奈地接受身份的转变。

 
因为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游戏规则变了,家长的力量开始由强转弱,孩子的力量由弱变强,孩子会主动对自己的身份做重大转换,并与父母争夺互动中的掌控权。
 
这也正是山长在前面提醒我们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建立,到孩子青春期才意识到平等、尊重,已经晚了,难以建立了。

【如何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那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做好青春期孩子家长呢?这里建议几个原则:
1,用尊重取代评判
2,用好奇取代指导
3,用价值观取代情绪
 
青春期的亲子问题,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的问题,所以山长反复强调,家长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就像前面“和同事相处”的例子,事实上,如果家长只要把青春期孩子当成隔壁座位的同事,就很好和孩子相处了。
 
我们来看一下。对于同事,我们能不能总是对他指手画脚地评判呢?“你这样不对啊”,“你做这个决定对你不适合啊”,如果总是这样,我们是没有办法跟同事有个好关系的,对吗?
 
相反,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尊重对方,会尊重他的想法,甚至于,我们可能还会好奇,想去了解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对吗?
 
比如同事提出想喝啤酒,你会简单粗暴地跟他说“你不能喝啤酒”吗?肯定不会,而且,就算你跟同事说“不能喝”,他就真的会不喝吗?
 
换成青春期孩子,跟你提出“想喝啤酒”,如果你简单粗暴地跟孩子说“不能喝”,同样地,孩子当面不喝,代表他真的就不喝了吗?如果你能像尊重同事一样尊重孩子的想法,你可能会抱着一份好奇心,你可能会去跟孩子探讨,“你为什么想喝啤酒啊”、“是觉得啤酒特别好喝吗”……
 
那孩子就有可能会跟你聊他的感受、想法,也许是有同学叫他一起喝啤酒,也许是他看别人喝啤酒时觉得很爽、很Man,特别羡慕那种男人的感觉,所以也想试试,等等。

 
当我们对另外一个人、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才会好奇。相比给孩子简单的物质上的满足,家长尊重孩子,好奇孩子内心的想法,愿意花时间花精力陪伴他,去探索了解,这种关注和尊重,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爱。
 
只有家长对孩子不带评判,而是抱着一份好奇,孩子才有可能敞开。孩子感受到的是你对他这个人感兴趣,会感受到自己与父母的沟通是安全的,自己的想法会得到允许和接纳。这时双方是交互的,父母的价值观也才能够影响到孩子。
 
相反,如果父母急于控制孩子言行,尤其对渴望证明自我的青春期孩子,家长更加害怕会失去控制,就会用发泄情绪的方式,像《红鳉鱼》里谈春父亲那样,发火、冲孩子吼。但是真到了那种情况,发火其实不管用了,而威胁让孩子“滚出这个家”只能适得其反。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家长也许在与孩子的交锋中屡屡受挫,心灰意冷,觉得孩子大了听不进去话了,自己已经不能影响孩子了,就彻底改变策略,从此“把孩子丢给社会”,不闻不问,让孩子在社会上闯荡来学习
 
我认为对于大部分家庭,更好的做法是:家长多制造机会把孩子推到社会中闯荡历练,同时又对孩子保持高度关注

因为青春期孩子正处于一个心理相对混乱和冲突的阶段,依然非常需要父母像安全杠一样保护他们的安全。

家长力求在过程中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内心的困惑或冲突,有机会的时候(其实孩子与父母之间永远都有机会)理性地向孩子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二、家长怎样提升档次和格局

 
山长指出,要养育好青春期孩子,家长需要提升自己的档次。为什么?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投射。
 
上篇里有说想孩子向上生长,就帮他向下扎根——跟山长学亲子关系家长在养育孩子时有两个重要的误区。
 
一个是控制,它源自我们内心的恐惧。我们不喜欢一切非我所愿的东西,害怕自己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所以总是想控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以为这样能确保自己想要的结果发生。
 
另一个是对孩子无原则、无远见地溺爱,它源自我们自身内在的匮乏。我们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物质贫乏、被父母漠视或者其他的创伤,到我们养育孩子时,就特别希望把自己以前得不到的、欠缺的东西多多地给付于孩子,本质其实是试图去修复自己的匮乏感而我们并没有认真审视这是否真的对孩子成长有利。
 
所以,要想养育好青春期孩子,家长不如借此机会重新了解自己,做好自己。

既然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很难再对孩子像他童年时那样管教了,那不如趁这个时间去充实自己,将自己的人生重点从填补匮乏、满足欲望转向提升精神层次,充盈我们的内在世界。否则我们没有办法给孩子做更多的传递和引导


如果我们自己都是匮乏的,自己都是恐惧的,又怎样去引导孩子有志向、有信心呢?


【你配得上做大师的父母吗】
 
那么,如何做到提升自己的档次呢?不断地修炼自己,圆满自己,内心自然就不会再有恐惧,对外在的、物质的需求也会没有那么多。比如上刘老师的慧心疗愈课。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在当我刚成为三语高中家长时,山长问了我们这群家长一个问题,“你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大师,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配得上做大师的父母呢?”这个问题当时对我来说如同当头棒喝。
 
作为家长的我们,似乎一直以来把期待孩子成为一个优秀卓越的人视为理所当然的要求,却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成长的目标,确确实实要求自己也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如果我们都不去做,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就算孩子真得做到了,我们配吗?
 
前不久,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梅琳达离婚,离婚声明里有一句“我们无法再共同成长”,给我很深的触动。
 
这短短的一句话,我想至少表达了两个含义,一是成长之路永无止境,即使比尔盖茨已经六七十岁了,中国很多同龄人恐怕已经只将养孙子作为人生信念了,盖茨依然认为成长是必须的,是从来不会停止的;二是夫妻共同成长非常重要,由于不能再共同成长,他们选择了各自上路。那么,在座的各位爸爸、妈妈是不是也需要共同成长呢?


【中年立志,没有什么不可以】

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山长已经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指导。山长曾在2020年初提出如何成为万里挑一人才的方案,里面给出七个硬指标,
第一,运动
第二,阅读
第三,有目标
第四,不贪吃
第五,不贪玩
第六,尊师
第七,跟价值伙伴在一起
 
很多新教育圈的家长都在践行这七条,这七条很落地,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而且都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键我们要将正确的事情长期做,坚持地去做,重复地做,从中保持学习、保持成长。
 
无论是万里挑一方案也好,公主经和王子经的七大信念也好,落到实处,都是我们首先要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有目标有志向的人。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一个人只有具备真正志向,才能够去克服困难,才能够不找感觉、矢志不移。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志向,极有可能虚度光阴。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安然度过青春期时光,最重要的点就是培养孩子树立志向。
 
但是,志向是没有办法硬塞给孩子的,那家长还能做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志向的人,成为一个利他的人。
 
可能过往我们都在考虑怎样赚更多的钱、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现在,是不是可以用七大信念指引自己,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呢?
 
这个志向可以是,我们把现在的工作事业做得更好,做到最好。也可以是,我要成为一个怎样更好的妈妈(爸爸),成为一个怎样更好的上司(员工),成为更好的自己。基于这样的志向,我们在人生的各个维度给自己订立目标、学习成长,去服务更多的人。
 
《孟子》里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善事做起;如果有更多的能力,我们就以更多的形式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希望培养出中国公主和中国王子,那么就培养自己,配得上拥有这样的孩子吧!
  


想孩子向上生长,就帮他向下扎根——跟山长学亲子关系
这里的青春期孩子不叛逆,怎么做到的?
帮助孩子成长,掌握这一招就够了
姚力方︳一个12岁男孩的信念重塑(新教育实例分享)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