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这里的青春期孩子不叛逆,怎么做到的?

戳上面的蓝字“和中家馆”关注我们哦!


如果你还只是一个5岁孩子的父母,你大概还不会想,自己的孩子要具备怎样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面向这个世界、过好他的人生。

 

但如果你是一个15岁孩子的父母,这个问题就迫在眉睫了。因为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正准备着步入成人世界。

 

然而,要提供给青春期的孩子怎样的教育?

 

这是一个让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感到头疼的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内在蕴含着强有力的成长的能量,这股能量引导好了,孩子就会走向成长和创造,如果没能引导好,孩子就会走向对抗,甚至自我毁灭。

 

清一联盟的直播课里,受邀分享的和中家馆陈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最近发生的悲剧。

 

家馆附近的一所中学,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校,每年入学学位都被抢得厉害。就在清明前,这所中学竟然发生了两名学生先后ZS,最终一死一伤的悲剧。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甲同学因为最近学习压力特别大,觉得很辛苦、很累,就跟同学抱怨,乙同学听到后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这么苦、这么累,你就S了算了”。

 

甲同学回家后,真的选择ZS了。

 

乙同学因此成了全班同学攻击、指责的对象,“就是因为你,甲同学才ZS的”。

 

乙同学转身翻过栏杆跳下了教学楼。

 

幸运的是,当时所在的楼层不高,孩子好歹保住了性命。

 

听到这样的悲剧,我们很心痛。一个孩子彻底逝去,一个孩子遭受严重创伤,两个家庭的命运轨迹由此改变。

 

然而,这样的悲剧竟不是零星个例。据搜狐网发布的《中国儿童ZS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ZS。

 

这意味着什么?根据民政部官网提供的信息,中国大陆(含港澳)目前共有695个城市,10万意味着平均每个城市每年约144人、每个月12人,意味着在你生活的城市里,每2天半,就有一名青少年因为ZS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生活从来不易,孩子的世界也不例外。面对个人、学习、家庭的各种难题,唯有内心的力量足够强大,孩子才能蹚过成长路上的一道道坎,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强大的内心力量,来自卓越的信念系统和不畏艰苦的重复历练,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以下,让我们来看看和中家馆的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树立卓越信念、磨练心性、突破成长的。

 


1

一个不懂得尊师的孩子


14岁的小玲上学期转学来到家馆。初来乍到,小玲对家馆采用的“英语自然学习法”有很多质疑和抗拒,对老师也非常不信任。

 

老师邀请小玲大声跟读英语,小玲说不!

 

老师邀请小玲设置一天的学习目标,小玲说不!

 

老师问小玲为什么不愿意设置目标,小玲一脸不屑:什么是目标?我不想定目标!我每天心情都不一样,干嘛要定个目标限制自己?!

 

不懂如何设定目标不要紧,这是“方法层面”的问题,只要跟着老师的指引来做,也总能有所体会。可是小玲各种不爽和不屑,完全不愿意配合老师的要求,对老师缺乏诚敬心,这就是“心性层面”的问题了。

 

老师没有强迫小玲必须大声跟读,或者必须完成目标设定,因为老师知道,用权威要挟孩子妥协,只会和这个青春期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僵,把她推向教育的对立面。

 

为了帮助小玲,老师特地安排了一部关于尊师敬师的电影课《红鳉鱼》。电影讲述的是日本落语艺术家立川谈春年轻时拜师学艺的故事。

 

通过对电影故事的解读和思考,小玲意识到,如果学生随着自己的无明去评判和质疑老师,是根本没有办法从老师身上学习到任何东西的,而当学生真心恭敬和喜欢老师的时候,会与老师的智慧共振,这是学习成长最快的方式。

 

小玲分享说:“以前我们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老师不会说我们什么,那时我觉得老师就是来服务我们的,没觉得需要尊重。

 

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有兴趣就学得很好,没有兴趣就很差。不过我们大部分同学都不喜欢学习。

 

但是我现在要准备考大学了,才发现自己很多学科都不会。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老师回应小玲:“现在如果老师明知道你的学习方式不对,还不提醒你,你未来是不是继续得到和过去一样的结果呢?

 

在和中,老师不会只考虑你的兴趣,更要看怎样才对你的成长有帮助。人天然有追求舒适的一面,但是,无论你是希望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和成长,还是未来有能力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你都必定需要做一些突破自己舒适圈,感觉不愿意甚至害怕的事情。”

 

通过这次电影课学习,老师帮助孩子初步树立起“尊师敬师”的观念,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知道层面”的观念,到“坚定和信任”的信念,这中间,还需要实践与历练。

 

想让孩子们切实地体会到家馆和老师一切教育行为背后的深意,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把看似遥远的现实拉到孩子近前,推动孩子亲自体验、思考,自己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如果继续漫无目的地学习,将会发生什么。

 

为此,家馆策划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孩子们来到一所大学的食堂做洗碗工,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工,要洗几千个碗,晚上9点才收工,一天工作12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小玲在社实后分享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接触到很多大学生,他们画着浓妆,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聊着无聊的话题。这几天常常看到清晨被扶着回宿舍的、喝醉酒的大学生哥哥,还有告诉我们只是为了赚钱才读书的大学生姐姐……

 

他们都不是我想成为的样子,我绝不能像他们那样,亏待自己和爱我的家人。我要考上好的大学,绝不这样混日子。”

 

大学食堂里做洗碗工的阿姨们,也给小玲深深的触动。阿姨们都很勤劳,也不怕吃苦,但阿姨们几乎都有类似的底层信念:人活着只是为自己,为了“得到”更多。

 

“阿姨们就是受这样的信念支配她们的人生,这些都是‘穷人思维’。”小玲说:“我忽然意识到,我能来到和中真的非常幸运,这是我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这次社实经历,让小玲亲身体会到,不同阶层人背后的不同信念,由此也更能理解老师平时引导自己的良苦用心。

 

回到家馆后,小玲彻底改变了,她不仅有了自发的学习动力,每天都用全力以赴的态度完成当天目标;尤其在心性方面,当老师指出自己的问题时,虽然会本能地感到不舒服,但由心而发的恭敬心,令她全然臣服,接受并改正问题,成长由此进入快车道,进步速度飞升。

 

小玲在家馆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快乐,每次突破和成长都让小玲充满了成就感。小玲还在期末前突破了表演,成功在期末的汇演中出演英文舞台剧的女主角,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表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和赞叹。

 

小结:

清一山长曾经说过:所谓尊师敬师,并不是说老师需要学生去恭敬他,而是学生通过恭敬老师,进入老师的能量场,与老师同频,从而真正学习到老师身上的智慧。一个孩子有恭敬心,意味着愿意放下自我,精进成长,假以时日,就会变得不一样。


 

2

一个交流有障碍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在飞快地成长,身体和心智水平的成长却不是同步的,心智的发展速度往往赶不上身体日趋成熟的速度。但这个阶段,孩子极其想证明自己,特别追求完美,对自己的缺陷或不足会极度不满。

 

基于此,有的孩子会表现得很自负,有的孩子会表现得很自卑,其实都是内在的力量还不足够强大。如何支持孩子链接和启动内在能量,活出自信、强大的自己,让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案例。

 

老师在疫情复课时,第一次见到小平。她似乎心事重重,同学们都聚在一起聊假期见闻,她却一个人默默地站在人群之外,仿佛和大家完全不在同一个空间里,即便是老师主动找她说话,想帮她打开话匣子,她也一幅措手不及的样子,眼神里透露着为难和慌张,周围的空气也变得和她的心情一样凝重和尴尬,她半天才挤出两个字“还好”,估计老师再多问一句,她就会扛不住了。

 

经过更多的相处和观察,老师发现,小平虽然才14岁,却表现得比同龄人异常地压抑和沉重,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也不大知道如何应对同学之间的相处交流。

 

在学习上,也是无比困窘。例如,小平来到家馆学习英语,老师从来没见过她开口跟读,每天似乎都过得很艰难,总结时总说“记不住”。老师尝试调整她的学习状态,鼓励她大声跟读,她却表现得无比为难和纠结。

 

老师看得出来,小平其实很想努力学好,但总是不管学什么都觉得很难,老师来帮她,她觉得老师的建议也很难,“我不行啊,我做不到啊”,觉得自己无能的信念深深扎根在她心底。就像生活在玻璃罩中的跳蚤,其实早已经放弃跳出罩子的期望,只是本能地跳一下,再跳一下。

 

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小平走出深深的自我设限呢?让我们走进小平的学习生活日常,看看老师都是怎么做功夫的。

 

小平平时不爱表现,做事情却踏实认真,内务常常得满分。一次班里选举卫生内务检查员,同学们都投了小平的票,小平一如既往开始退缩,连连说:“我可不可以不做?”

 

老师看到她畏难的情绪又来了,就想故意推她一把。老师请小平站起来,然后问同学们为什么投票选小平。同学说,因为小平做事特别认真,又细心,相信她会负责任做好内务检查的工作。

 

老师趁机问小平:“同学们选你是因为看到你平时的能力和态度,他们相信你。你愿意相信自己吗,做好这次检查员,服务好大家?”

 

小平对大家的反馈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但最后还是点点头,小声“嗯”地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小平真的很认真地完成了检查员的工作,不仅如此,有同学来不及完成公共卫生打扫,她会主动上前帮忙;为了保证公平,她会细心地打扫卫生死角,给予同学们反馈。一周检查工作结束后,老师请同学给小平反馈,大家说:“小平细心负责,还主动帮助他人。”给予小平很多正面评价。小平笑了,笑得特别开心,原来自己可以为大家服务,原来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自那以后,小平的内心开始松动,慢慢地,她不再把自己隔离在人群之外,常常为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里的活动、事务都会尽量参与,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

 

上学期,家馆开始跟随今日示范班,教同学们运用“婴儿学习法”突破英语。一开始,体制学习中刻下的烙印,信念中残存的“我不会,我无能”,让小平像过往一样,对新的学习方法充满了不适应和畏惧,旧的模式又跑了出来。

 

但这时的小平和过往已经不一样了,生活中积累的正向体验,延展到了小平的学习上。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的肯定,让小平那个负面信念的冰山一点点融化着,她越来越跟得上老师的鼓励和挑战。

 

从不出声,不敢出声,到勉强小声跟读,到后来大声忘我地跟读、歌唱,老师在课室外也能听到小平响亮的声音。到这个学期,小平已经突破了英语配音和表演,把《海洋奇缘》里的毛伊角色演绎得有声有色。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小平已经不再以前的那个压抑又沉重、仿佛碰一下就会崩塌的小孩了,她现在笑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朗,主动竞选班级的生活委员,在刚刚结束的家馆50公里突破项目中主动站出来担任队长,带领班里同学迎接挑战,自己也仅6小时多就完成50公里。

 

看完了小平的故事,您是不是很好奇,老师到底是如何帮助小平做调整的,让小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发生几乎180度的转变,仿佛换了一个人一样。

 

其实,还是那一招,从信念上下功夫。让小编带您复个盘。

 

小平刚到家馆时,个性压抑,做人做事都不自信,内心被“我不行、不无能”的信念牢牢把控,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

 

通过鼓励小平为班级做事、为同学付出,同学们积极正面的反馈让小平感受到了、过往可能从未曾有过的“我有价值”的正向体验;给予小平每一次进步的肯定,再鼓励她迎接下一个挑战,老师不仅看到小平身上的闪光点,还帮助小平自己看到自己,逐步建立起胜任感

 

就这样,小平旧有的那个“不行、不能”的信念被置换现在这个“我行、我能”的信念。

 

与自我设限的负面信念为伍,孩子会呈现得分裂、压抑,要么对抗、要么全盘放弃。而孩子一旦由心地意识到自己能行,有价值,就会开启创造贡献模式的正向循环,并且在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获得强大的心量,走向独立、自信和成熟。


 

3

如何助力孩子建立主人翁意识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很自我。老师观察到,班里的孩子多数只关心自己,少关心集体,对班级没有主人翁意识。再进一步探索,发现原来孩子们大多有这样的底层信念:我满足我自己的需要就可以了,其他的事与我无关。

 

这种信念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暂不探讨。但是,如果一直秉持这样的信念,孩子们很难学会与他人合作,也很难突破自我的局限,成为卓越的领袖(leader)。因为,一个真正的领袖,必定乐于助人,心怀天下。也只有这样的心量和格局,才能支撑孩子未来创造更大的成就。

 

如何帮助同学们在这方面突破呢?老师依旧从信念层面着手,最终支持同学们把一盘散沙的班级转变为相互支持、互相赋能、共同进步的一个团队。

 

通过班级发生的两件事,我们来看看老师是如何把握调整信念这一核心的。

 

01



新的学期,老师在班级启用新的管理模式,让同学们自主管理。听老师说让自己来管,同学们的劲头都起来了,纷纷在班级中找自己可以发挥的角色位置,原来只顾自己学习的小雅同学也站出来担当班长,带领大家共同学习。

 

老师不管,都同学们自己管,那老师干嘛呢?老师就在同学们的身后观察大家的做事、相处、沟通,和相关的思维模式。

 

一次很好的观察机会来了。家委准备发起一次亲子活动,把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交给了明志班的同学们,并且提了要求,请同学们以经营者的角度来思考和筹办这次活动。

 

同学们接到任务以后,特别兴奋,终于可以展示一下自己了。大家都想着怎么借这次机会满足一下自己的小心机,什么经营者,压根抛诸脑后。

 

讨论了几天,同学们呈交了第一份活动方案。方案中各种耍宝、各种吃,陈述方案的同学各种兴奋、各种high。

 

老师没有点评方案,问了班长小雅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家长来参加这次活动,你觉得他们会有什么收获呢?”

 

班长迟疑好一会儿,回答:“应该没什么收获。”

 

师:为什么呢?

 

班长:因为活动中都是吃啊、玩啊,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师:看起来,你不是特别认同这个方案,是吗?

 

班长笑了笑:没有想太多。

 

师:是没有想,还是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班长不说话了,开始意识到自己这种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的态度是有问题的。

 

老师继续对大家说:团队里最危险的事情,不是走错方向,而是发现走错了方向却没有人站出来指出错误。

 

通过这次反馈,同学们都认识到要为团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始认真设计活动流程、商讨活动方案。最终活动特别成功,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承担、付出的喜悦,“我承担,我荣耀”的信念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

 

02



老师观察看到,小方和小雅,两个孩子无论在个性上,还是学习上,都反差很大。

 

小方个性外向、开朗主动,但行为习惯不大好,不守时、爱闲聊,卫生内务常被扣分。小方很抓紧学习,但学习方式上带有很深刻的体制学习烙印,习惯死记硬背、学习效率很低。

 

邻桌的班长小雅,个性比较沈静,自律、自驱,凡事追求尽善尽美,自我要求很高。她思维敏锐,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经常能从大家混乱的讨论中,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的核心,一语中的,因此在班里有很强的向心力,也是同学们在学习上追赶的对象。

 

这样的两个孩子,一个觉得对方太严谨,相处起来特别累,一个觉得对方太松散、特别不靠谱。于是,两人相处得特别“有距离”。深入探究,两人都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底层信念。

 

期末家馆举行凤凰涅槃挑战活动,小雅在完成1000个前滚翻项目时,出现眩晕和呕吐,老师马上让小雅停止活动、休息调整。

 

休息了一会,小雅要求继续参与下一个挑战项目——跳绳,在这个挑战中,她和小方要做搭档。两人每人需要完成3000个跳绳,小雅明显有些体力不支,小方却发挥得特别好,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挑战目标,就对小雅说:“我觉得很轻松,还能继续跳,我帮你跳几个,你多休息一会。”然后小方一口气多跳了1400个,小雅接着完成了剩下的1600个。

 

活动结束后总结分享,小雅说她觉得特别惭愧,因为自己中途休息,没能完成挑战,话语间还夹着对身体状况的抱怨。

 

小方站出来说:“你就不要硬撑了。”

 

小雅还是难以释怀,说:“我觉得给大家拖了后腿了。”说着眼眶都红了。

 

小方又站出来说:“平时你在学习上帮助我那么多,我都没有机会回报你一下。今天终于有这个机会啦。”

 

大家笑了,小雅也笑了。

 

老师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说:“其实这就是真正的团队。团队里的每个人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但是每个人都能从彼此身上有所学习。当团队需要共同完成一个目标时,每个人都能互相补充,为团队承担,也为彼此分担。

 

如果团队里人人都是这样,那就没有拖累团队,不需要背负拖油瓶的愧疚。”

 

老师又对小雅说:“你看,小方有了一次这样为团队承担的机会,她多开心!”

 

小雅说:“确实是,我感受到了团队的支持和温暖,我不是一个人的。特别谢谢大家!”

 

“我们虽然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信念悄悄印刻在孩子们的心头。



老师分享的青春期孩子的案例,就拆解到这里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从心性、到思维和行为的独立,从心中只有自我、到有他人有大家的蜕变。

 

要达成这样的教育目标,光靠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跟孩子的行为较劲,不仅不起作用,还会引发各种对抗、不作为,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和中家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信念”核心,从信念的层面分析孩子产生偏差的原因,也从信念的层面引导和推动孩子突破、成长。

 

最后分享一招和中家馆老师们的干货秘籍——帮助孩子做调整时自我必备的底层信念:

1,接纳孩子,接纳他不够完美,接纳他有自己的个性,接纳他会犯错

2,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心中的美好,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相信孩子透过犯错会学习和成长




学生分享
在和中,遇见优秀的自己 ︳明志班:分享自己,激励他人
体验式教育:如何在实践中成长经营者意识
美食跳坑记|期末演讲系列之三
一个不爱笑的垫底生的转变|期末演讲系列之二
一年的脱变|期末演讲系列之一
我们是如何在一个月内全班突破半马
小活动,大收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