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姚力方︳一个12岁男孩的信念重塑(新教育实例分享)

戳上面的蓝字“和中家馆”关注我们哦!



假目标与真目标,是什么让一个12岁的孩子如此油腻,不敢正视自己内心对优秀的渴望?老师又是如何通过谈话,改变他的固有信念,重新树立起优秀的信心呢?




【改变与问题】


小军(化名)12岁,来自读经学堂,目前是他来和中家馆的第二个学期。


刚来家馆的时候,小军的状态非常不好,很“丧”,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积极正向的观念一副看不上的样子,常在课堂说阴阳怪气或丧气的话。拒绝来家馆,曾用与家长哭闹、试图自行回家等方式对抗,后逐步接受。


第一个学期,随着运动锻炼、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他从130多斤的胖小伙子两三个月迅速减至100斤左右,转为健康明朗的少年形象,整个人焕然一新,各方面都进步很大,态度也变得正面阳光了很多。


不过,老师依然在他细微行为的背后,洞察到孩子内心深处的颓废。


上课时,他会冷不丁说一句微妙地挑战规则、边界或者反向的话,下课后他虽然主动留堂继续大声跟读英语,但进度却乏善可陈,会偷偷用电脑做无关事情。


孩子擅于表达,经常话说得比较好,落到实处时却躲避退缩,或干脆认怂。习惯性察言观色,揣摩大人意图,也爱面子,不想自己显得太糟糕,要表现出好样子。


总之,这个孩子身上有一种抓不住提不起的油腻。



【无声的较量】


一次主题课,我在后面听课,看到他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全神贯注,显得颇为无聊,到处东张西望,时不时往后瞟,我立刻敏锐捕捉到他的眼光,并看向他,他停止晃动的眼神,直直瞪着我,仿佛在问:你为什么看着我?


我不为所动,继续盯着他,看他想继续怎么说。他持续盯了一会,将眼光挪开。


一阵子后,他再次扭头往后张望,偷瞄我,似乎想再次测试一下我,我也再次迎上去盯着他,任凭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时而疑问、时而挑衅,时而质询,我知道如果用眼神回应他,他会立刻用装乖来答复我。


我没有回应,只是坚定地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他再次感到无趣,转回头去。


后面,他心有不甘地又继续好几轮,终于确定自己在老师这里既无法通过眼神较量让老师不管他,也无法讨好卖乖,占不到任何便宜,反而落了下风,就再也不转头看我了。



【真假目标】


当同学们在老师的激励下都表达自己真心定下的目标时,小军也说他以突破班作为目标,不过,他强调,考突破班只不过是用来激励自己做得更好而已,并不是他真的目标,因为他不确定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一个12岁的孩子不确定自己未来究竟要做什么,这很正常,但小军真的是这个原因吗?何况,未来做什么与现在努力争取最好的教育冲突吗?答案是明显的。


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究竟来自怎样的信念?在这个12岁孩子心中,究竟是什么想法阻碍他不愿直面自己?


如果不把心灵上这层层的油垢铲掉,帮助这个孩子在青春期早期树立起积极的态度,后面,他会由于这种心态浪费很多时间,甚至成为难以改变的心智定式。而且,在这种油腻的状态中每多消耗一天,都会进一步增加后面改变的难度。


于是,在今天课堂上,我借机问他:你说考突破班只是为了激励自己做得更好,不是真要考,那么这个目标就是一个假目标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定一个假目标,不定真目标?


怕真目标实现不了。他冲口而出,后又改口说不知道。


假目标能真的激励你吗?我继续问,他愣住了。



后来我和他在校园里边散步边聊天,进行了大约半小时的谈话,小军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老师:你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做文学家或者天文学家之类,觉得突破班不是你想要的,所以你并不真想考?


小军想了想,说:也不是,其实我也没有啥特别想法。


老师趁势追问:那是害怕真目标实现不了,所以申明自己定的是假目标比较安全?


可能是的,我挺害怕失败的。


你觉得没考上失败了会怎么样?


……,其实好像也不会怎样吧。他回答。


老师接着说:对呀,既然如此,何必定假目标。而且谁有把握自己一定可以考上?今天在教室你也看到了,同学们没有谁能说自己一定可以考上,这很正常。你有过成功、对自己特别满意的经验吗?


小军:以前在北京的那个读经学堂,开始时背经特别有感觉,很快背完一部经。但是后面背《孟子》,这个经有将近4万字,我觉得好难,怎么背都背不进去,背了一年,背了忘,忘了再背,结果也没背出多少,心里很难过。


一年只做一部经典的背诵,而且状态又不好,如果没有帮助孩子调整出来,只重复做这个动作,孩子日复一日反反复复挣扎,内心将有多大的损耗。也难怪这孩子学英语像念经,有口无心,而且总是习惯在原地磨来磨去。



【看到内心的渴望】


师问:你知道为什么自己难过吗?


生:觉得自己特别失败,而且觉得自己非常的糟糕。


师:你错了,其实你难过,是因为你渴望成为那个优秀的自己,你难过,说明你在乎。


老师见过很多孩子,他们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根本就不难过,可以很开心地去玩,而你却为此难过,是因为你非常在乎自己没有做到。


你在乎这件事,是因为你渴望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你内心深处有一个优秀的小军,但是现在那个声音很小,你经常听不到他的声音,对他视而不见、不去看他,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无所谓的人。


孩子听到老师这么说,终于忍不住偷偷地用手抹了抹眼泪。


他也许没有想到有人替他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带他看到那个不曾看见、不曾相信的优秀的自己。




【输掉的只是一顿饭吗?】


生:我感觉自己没有动力。有时候状态好,是因为惩罚能够逼我去做一些事情,我不想要那个惩罚,就会拼命去学习,学进去了的时候,其实自己感觉也挺好的。


不过……,如果觉得那个惩罚没什么关系,比如,如果没做到就没饭吃,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刚好还可以趁机减肥,就会无所谓。


师:在老师看来好像是你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却无力也没有意愿去改变,所以你就在这里耗着,希望某天有一个神奇的力量,它会让你突然间变成一个特别厉害的人,可以这样说吗?


生:是的老师,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个什么神奇的力量来去改变自己。我自己没有动力,我觉得学习都特别无聊,可有可无,与其这样子不如舒服一点,让自己过得比较轻松。


反正失败了,无非也就是少吃一顿饭,我无所谓,刚好少吃一顿饭还可以让我减肥,所以我觉得做一个失败的人也没有关系。


师:没错,你的算盘打得倒是挺响的,失败了无非也就是少吃一顿饭,过轻松日子还顺便减肥,的确是一举多得呀。但是,……,你以为你输掉的只是一顿饭吗?


老师问完这句话,不再说话。沉默,似乎有点让人尴尬,不过老师决定继续保持一会儿,让他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氛围而不得不去思考。


输掉的不只是一顿饭,难不成,会是我整个人生吗?小军犹豫着说,带着满满不确定和迷惑。




一顿饭不吃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自己选择不吃,因为我要减肥,这是自律,是优秀人的素质,另外一种是没有努力完成任务而被动没得吃,那是失败者。


你想一想,刚才你给自己定义的身份是一个失败者,而且让你重新再将自己定义成优秀的人对你而言容易吗?是不是比较难?


对,你现在可能失败了只是少吃一顿饭,还可以有各种好处,于是你选择做一名失败者,你将在一个又一个的失败当中理所当然享受做失败者的各项福利。


但是记住,每领一次失败者的福利,你都将再给自己牢牢贴上一个叫做“Loser”的标签。这个标签会越贴越多,你会彻底认定自己就是那个“Loser”。


你会输掉了自己一生的身份,你当然可以对此无所谓,因为估计你混口饭吃让自己活下去问题不大。


不过,让我们假设一下,你成年后特别想为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教育机构,但是却因为自己是个Loser而无能为力,等那个时候你真的觉得loser只是少吃一顿饭的问题吗?


你真的愿意让自己一辈子背上“loser”这个沉重的标签吗?


孩子严肃地摇摇头:老师,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




【你现在是A还是B?】


老师趁热打铁:其实无论是失败还是优秀,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优秀也许并没有你想象当中那么难,甚至并不一定你要付出更多辛苦。


你看看,你们所有同学在这两周都经历了斯巴达挑战,无论谁有少做什么吗?没有。但是你们却因为选择不同的心态,有的人进了星月班,有的人只能在备战班。


这就好像每个人无论如何都是要过一辈子,而怎样过这一辈子,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是想过沉沉浮浮拼命挣扎的一辈子吗?就好像一个在水里不停地拼命踩水,随时都可能有没顶之灾的人。还是说你想像优秀卓越的人那样过一辈子?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


其实这并不是成功有多困难的事,而仅仅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你选择做A还是选择做B。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想选择做A,做一个优秀的人,但是我做着做着又不相信自己了,又想成为那个以往的自己,那我可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很正常,你做A做不下去,那是因为你穿B的戏服穿惯了,而且你当初选择做B,是因为穿上B的衣服,可以让你找妈妈讨糖吃,明明自己不想做不努力却统统甩锅给妈妈,装疯卖傻得到不少好处,是不是?做A可没这些好处。


小军笑了,承认的确如此。


不过,最要命的是,你如果一直穿着B的戏服,时间越长,你就越会以为自己就是B,而且到后面,你会以为你只能是B了。


我问你,你现在是A还是B?孩子又愣住了。


你有没有发现你现在既不是A也不是B?你是一个特别清明的你自己,对吗?你现在既可以是A也可以是B。那个失败者,并不是你。


你是一个清明的自己,而现在你要为自己做一个选择,是做A还是做B?


当你想做回B时,你同样可以问那个清明的自己,你的选择究竟是什么?你选择做A,刚开始肯定不习惯,但是,慢慢,你会越来越习惯。


老师可以支持你,但是这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信念重塑解读】


通过这次谈话,老师深入挖掘了孩子内心中旧有的信念系统,看到他即使在失败和情绪当中有着对优秀的渴望。


老师在孩子看似不好的行为背后,帮助他找到背后的正面意义,并强化其正面意义,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相信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选择做更好的自己。


这次谈话反转了孩子原来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油腻心态,在随后孩子明显有了与往常不同的干劲,学习态度格外认真。


在孩子对家长的沟通中,他说自己“现在的状态明显比前两个星期要好,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尝试了,努力了,才会知道结果,而不是还没开始就否定自己”。


在后面,老师还需要帮助这个孩子一步步建立他自己认同的成就感,找到属于他的心流体验,并不断固强化,逐步夯实他心中那个优秀的自己。





教育心得
姚力方 | 夫妻合力是家庭最好的风水
助人达己,姚力方老师人生的第一个半马
阶层筛选器与成长加速器
如何避免成为新教育的“画皮”
只有利他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内力觉醒
为什么我们难以保持独立思考?–从社会屈从看人性
如何做一名走心的家长(上)
如何做一名走心的家长(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