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钟少鹏 | 家长如何把新教育理念落地(下篇)



2021年1月16日,钟少鹏老师在清一山长新年演讲学习收获分享会上发言作主题分享,以下根据录音整理。   



家长如何把新教育理念落地

(下篇)


        我们刚才看到李嘉诚的实操,第一点我们发现其实实操并不难,简单到一个陪着孩子坐公交车这样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实操出来,我们这个时候不能为自己找理由说这个理念其实很难执行,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把这个理念理解到位,还会为自己找很多借口。李嘉诚他在这一点实操上面已经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下一次当我们在家里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想要带他们去看真实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不要局限于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在饭桌上告诉他们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者给他看一个纪录片。这些可以做,但是在做这些事之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带着他们去社会的各个场合去看一下真实的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对不对?这个就是第一个实操。



        下来我们看李嘉诚的第二个实操,除了带孩子挤公交车,李嘉诚从小就让孩子开始打工接挣零用钱。这打工可能是给家里面剪个草坪,可能是给家里面洗个车,也可能是做个家务,每个星期天都会让他的孩子去做高尔夫球童挣零花钱。


        那么这个实操难不难呢?这好像不难吧!你说孩子太小,我不敢把他赶到社会去打工,没有关系,在家里面是不是有很多的家务可以让孩子来做,我可以把家里面的某一份家务,他做得来的家务让他做,然后给他算好工资。可不可以这么做?我们以前给他们零花钱,是这个星期给了孩子多少零花钱,他什么付出都没有做,他就已经拿了这笔零花钱。那么像李嘉诚这样转换一下,通过为家庭打工他可以挣零花钱,是不是可以把它给执行到位。


       不用担心他的安全,不用担心这个工作太复杂,不用担心他接受社会上太多的污染。在家里面创造打工的机会,是不是也可以。


       到15岁,李嘉诚的两个孩子要去国外留学了,中国很多父母当孩子一旦去国外留学,那么父母有一方就要辞掉工作,陪着孩子过去国外陪读、照顾孩子生活,给孩子洗衣服、给孩子做饭。



     那么李嘉诚怎么做的呢?他没有自己过去,他也没有请保姆。15岁的儿子过去了,出国了,他告诉儿子你要自己做饭,零花钱你自己打工去挣。孩子在国外的生活费,李嘉诚是没有帮他们支付的,李嘉诚只帮他们支付了学费,剩下的其它的生活所需费用都需要孩子他自己去挣。这过程当中不仅培养他做事的能力,了解了真实的社会,他其实无形当中也给孩子培养了一种非常朴素、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


       我们花谁的钱的时候最没有感觉?对,花别人的钱的时候没感觉,但是花自己的钱的时候,特别这个钱每一分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特别不舍得花。对孩子更是如此,比如说以前我们学堂给孩子做些事情,给他算好工钱。他得到了这个工钱之后,他可以去买他喜欢的、这次周末活动出去吃的一些饭菜。你会发现孩子这个时候他就是真的精打细算,他会盘算怎么用最少的钱去买到最多的食物,买到他吃的最饱的食物。以前这个时候如果你直接平白无故的给他十块、二十块,他一下就花完了。吃完之后还会说:“老师,我没吃饱,能不能再补十块钱。”但是提前跟他说好,这次出去用自己打工挣的钱,孩子们他们吃的时候没有一个会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我没吃饱,请你再给点钱;反过来他们可以花几块钱,一两块钱、两三块钱,吃得饱饱的,有时还会剩下十块钱回来。为什么?要攒着下次用,以备不时之需。这个差别的原因在哪里?一个是老师给他的钱,就是父母的钱;一个是他自己挣来的钱。自己挣来的钱每一分都会掰着手指头来过。


       甚至有些孩子还特别有意思,他为了让自己少付点钱出去,还会去跟那个饭店的老板谈判:“叔叔,你这个饭好像不太有用了,能不能给我一点?”你看与人沟通的这种机会也来了,对不对?


      李嘉诚的两个孩子,我猜他们在国外15岁需要自己独立生存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自己要找房子、租房子,那么怎么跟这个房东谈房租?每个月他们在自己房子里面,这种吃穿用度他们都会去考虑,是不是?所以这个就不是一个简单地去自己做饭的一个问题,而是李嘉诚他把孩子放出去,然后让孩子拥有一个机会,学会自己独立的生活、自立自强的生活。


所以你看训练孩子自立自强,其实有时候未必需要你做什么事情,有时候你不做什么事情,反倒他自己的自立自强就出来了。你不去照顾他,你不去包办,他的自立自强是不是出来了?所以老子说无为,有时候无为比妄为要有智慧的多,效果也要好得多。《道德经》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经典,建议大家可以多去阅读。山长对于《道德经》也是做了类似这样的解读,很多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其实就是来源于老子这种无为的智慧。父母无为,孩子就无不为。父母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收起了自己的包办,那么孩子很多东西、很多能力就生发出来了。



      看到李嘉诚的第二个实操,我觉得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不需要你做什么事情,其实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它只对一个地方有考验,就是对你的心,你能不能够放心让孩子出去面对这个社会。有很多家长说我不放心,因为这个社会各种陷阱太多,比如说网络贷款的陷阱、拐人的陷阱,我害怕孩子出去了会遭到这些陷阱。这存不存在?存在,但是我们面对这些陷阱,我们该把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外面有风险,所以我们把孩子圈在家里面好好保护起来呢?还是教孩子识别这些陷阱,提前去训练孩子如何面对这种陷阱?因为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家,对吗?


       他要么12岁面对,要么22岁面对,那么与其等到22岁的时候他进入到这个社会上什么都不懂,啥事都不会干,那时他需要花更大的代价来认识这个社会。我们不如提前在12岁的时候就开始做,让他在我们周围熟悉的这个社区里面,开始做社会实践,掌握了一种基本的能力。他再到更大的一个城区范围去做社会实践,这样有计划、有把控的这样去做,那么孩子他的这种独立生活意识就会出来。


       这一点其实新教育的家长在上心还是到不了,当老师跟家长建议孩子其实对于学习没有太多的愿心的时候,孩子也比较大了,这时我们建议他去社会上体验一下真实的平庸的代价。家长内心是很不情愿的,理由就是社会太危险,不放心孩子出去。他们会问老师一大堆细节问题。出去他去哪个地方呢?甚至还有的妈妈,老师说现在可以出去,让孩子今天下午就出去。这位妈妈想的就是:哎呀!我待会中午给他准备一瓶水吧!问她为什么呢?因为我怕他待会儿到外面没水喝怎么办?这就是我们家长内心的一些担忧。可想而知,如果她连一杯水都对孩子放心不下,那么其它的地方是不是更放心不下?与陌生人的沟通互动,她更放心不下:万一碰到坏人,把孩子拐跑怎么办?


      其实这些担心、恐惧都是多余的,孩子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我们只要给予他们机会成长,你会发现他们混出来效果会好很多的。


       比如最近我们有一个家长,他孩子正在做社会实践。孩子以前是没有做过社会实践,都是在家里面照顾的挺好的。把他赶出去,家长会担心他住哪里?一开始身上没有钱、身无分文,他怎么找工作、怎么去租房子?后来发现这种担忧都是多余的,孩子出去第二天就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找到一份销售的工作,这个销售工作过程中还有个老师傅会带着他一点点做,工作的第一天就挣到了100块钱。这就说明当你放手让孩子去做的时候,孩子他就像突破数学一样,他能够做出来很多,只不过我们自己的观念局限住了自己、也局限住了孩子。


      山长从小就给明慧做类似的这种训练,明慧会在九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去社会上打工,而且是在泰国打工。我觉得可能很多家长听到就更不放心了,中国社会我都不敢让孩子去打工,在泰国这样一个外国国家,人生地不熟的,孩子出去语言跟别人交流不通畅,怎么能让她出去打工呢?但是山长让明慧九岁的时候,自己在家里面买好水果,把水果切好装成一份一份,做的卖相挺好看的,然后去到大学校园里面去售卖。因为大学校园里相对安全一点,人员没那么复杂。这部分我们家长是不是有心就可以设计的?


      明慧端着水果,在大学校园里面看到一位一位的哥哥姐姐、大学生,她就上去跟别人交谈,兜售她的水果。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就让她学会了第一次面对真实的生活、面对第一次社会实践。在大学里面这些大学生心都很好,知道这个小妹妹是做勤工俭学、做社会实践,都很愿意照顾她,都会帮她来买水果。她的水果销售得很快。这时给她提高难度了,那就去到大学校园之外、去社会上去卖。因为社会上的人他们的心可能没有大学生那么关心人,这时候难度就加大了。



     这一步做完了之后,接下来做第三步,就不给明慧进货水果了,那明慧需要做什么呢?山长把明慧拉到泰国的水果市场上,那个市场都是卖水果的,拉到那里跟明慧说:“爸爸傍晚的时候再来接你,你今天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你要想办法在泰国的这个水果市场找到一份工作,在那里待下来,如果你找不到工作那你今天可能就饿肚子了”。山长和明慧说完这些,他就开车回家了。


      那么明慧就一个人在泰国的水果市场,她就要面对真实的社会了。我猜很多家长听到这个情景,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万一这个女孩子被拐走怎么办?女孩子她会有这种风险,我们可不可以做一种防范。什么防范?我们可不可以给她找个伙伴,两个人一起相互照应是不是可以的?两个人相互照应,手里面有个手机,这样有什么紧急情况她也可以联系。明慧就在这个水果市场上,她就自己找到了这样一份工作。好像当时山长让明慧去做的时候,她就是孤身一人单独的面对这个泰国的水果市场。后来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发现明慧没有被拐走,她很开开心心地在水果市场上找到一份工作,帮一个水果老板卖水果,而且卖了一天之后,水果老板很喜欢她。明慧要回家了,那个老板还送她一大袋水果,就是当天卖不了估计第二天不好卖的那些水果。送给她肯定还能吃的,主要卖相没那么好看。明慧高高兴兴的,你看今天我的工资回来了。


       这样做完之后,其实孩子他自己本身是很开心的,每个人他能够成功的做到一些他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第一次做成功后的喜悦是父母给不了的。你给他包办很多事情,他没感觉。他对自己只会越来越失落,但是他自己能够独立成功地把这件事情做成,他能开心好几天。他对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他这种出去做事、独立生活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这一点其实我觉得家长们也可以操作吧。


       我们再看李嘉诚第二点,教孩子学会做人。李嘉诚也是秉持这个理念:会读书不如会做事,会做事不如会做人。李嘉诚他自已也是把做人这一点做得很到位,他的生意能够如此成功,他自己觉得就是有一颗诚信经营的心,他愿意去照顾别人。他说一笔生意,我拿一块钱是合理,拿1块2也没有问题,但是我拿8毛。我只赚8毛,剩下的钱都让合作伙伴去赚,让别人去赚。他通过这样的一种合作的方式,他就获得了很多他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那么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就把这一点教给了他的孩子。李嘉诚可能没有接触过新教育,但是大家一听就发现他在教孩子什么?是不是教孩子经营者思维,是不是在教孩子付出,对不对?


       教孩子做人怎么实操,就是看你生活当中你自己是怎么做的。做人的实操不是跟孩子找几本书,给他读做人的道理是这样,把人际关系学、人性的弱点找出来,给他上理论课?不是这样子的。教孩子做人必须要家长在生活当中言传身教,你希望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必须在生活当中把那一个人的形象给做出来。


       家长骗不了孩子,如果你自己没有,你期望把一个你没有的做人素质教给孩子,这是不现实的。做人的这一点实操上面,每一次我希望孩子变得善良一些,那么我自己要去看看我对周围人是否有足够的善良和爱心;我希望孩子是一个负责任的人,那么我对于我身上每一种身份的责任,子女的责任、父母的责任、夫妻的责任、工作的责任我是否尽到位。你把这些做出来给孩子看,然后再讲给孩子,这时候效果就不一样。你希望孩子他是一个做事追求细节、精益求精的人,那么同样你在工作当中,你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是把这些细节都做到位了。如果有,那孩子会习得这一点;如果没有,那么孩子你给他看再多的书也是没用的。做人和做事这两个教育不是通过看书、听课得来的。做人和做事必须要通过这种生活当中的一种体验,让他实际的行动,才能做到身上,他才会习得。


       第三点,你看李嘉诚的实操,毕业了别找靠山,有本事自己创业去。两个儿子终于在国外求学毕业了,然后回到香港,开开心心地跟爸爸说:“爸爸,我们学业已经完成了,我们希望回到公司里面来上班,你就给我们安排一个职位吧!”李嘉诚的回答让他们措手不及,他说:“公司没有职位安排给你们,你们自己出去找工作吧!”两个儿子很不理解,他们说:“你的公司这么大,怎么可能没位置安排给我们呢?”李嘉诚说:“是的,我的公司很大,不要说安排两个人的职位,安排两百个职位我也能安排,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外面的社会去独立工作,你们有了工作能力了,你们再回到我的企业来工作。如果你们在外面混不下去,那我的企业也不招你。”



      这样子对待孩子的方式熟悉吗?在哪里见到过?对,在山长这里你听到过类似的话对不对?山长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他说我只养你到18岁,18岁之后你就要自力更生,独立生活,我不再照顾你的一切。孩子说那能不能够谈一下,能不能18岁不离开家里?山长回答:如果想要赖在家里只有一个条件,那就证明自己是比较成器的人才,能够为家族来做事情,这样我才把你留在家里面,你可以不用离开家。但如果你不成器,你就得去外面自力更生,自谋生路去。


       这段话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所以现在山长的两个孩子,张钟瑞18岁的时候他可以依然待在家族里面,不需要去外面去漂泊、去闯荡。因为什么呢?因为他证明他18岁的时候他有能力为家族做事,他现在是在打理基金会的资金,做投资。他能够在金融投资这个角度为新教育做贡献。静慧也是把自己成长起来了,能够在泰国开公司,也能够在学堂里面教学。两个她想做哪个都可以,不管哪一个她都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她都能够胜任,所以她能够获得留下来的机会。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们自己没有成长出来,山长绝对会把他们踢出去,对不对?


       李嘉诚他好像也是这么做的,那么最后的效果是什么呢?当你真的不去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真的成长出来了。他的两个孩子不能够在自己父亲的企业里面工作,他们必须要去闯荡社会,他们又回到了国外。回到了国外就加入公司去学习本事,一点点去打拼,最终自己真的成长出来了。成长出来了之后,好了,那大儿子现在已经证明自己是有能力进入家族企业的,那么李嘉诚就接受了他。这个公司的企业就传给了大儿子,但是小儿子就不需要回来了,你依然继续在外面闯吧!原因很简单,你已经混的不错了,回来也没有什么必要;而且家里面已经有大哥来接班了,你就安心闯你的事业吧!李嘉诚的两个孩子现在都是身价上百亿的成功企业家。


      那么这种成功的教育是怎么做出来的?是不是李嘉诚他从小在他的家庭教育里面就埋下了这个种子?他不是等到他们二十几岁突然就成功了,而是在他的精心的设计,从小在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坐公共汽车到打工,再到出去自力更生,李嘉诚他在精心地设计了这一切。他设计这一切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他用了最省力、最无为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出来了。


      当我们真的愿意放手孩子,让孩子去自立,孩子他就有机会去自立,但是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做的是反的,从小不会给孩子自立的机会,长大了期望孩子能够自立。如果孩子以后成才了,他不会回到家里,他成了在外面替别人打工的打工者。如果孩子没有成才,他就回到家里面,爸爸妈妈继续接着,让他们啃老。所以,我们自己要随时去反思我对孩子的心态,他到18岁之后,我到底是愿意接着他,还是我真的狠得下心来把他给踢出去?好了,这是李嘉诚的实操三。

 

教育案例情景研讨


      刚才我们已经看过正确的实操了,那么接下来就到我们上场了,接下来是案例研讨,我们就这么做。今天也讲了很多理论,但是再多的理论如果自己做不出来,可能还是价值不大,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这样来进行:我这里列出了八个情景,这八个情景其实都是我们在家庭当中会遇到的一些常见的一些情景问题。在这些情形当中,每一个情景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更能展现我们智慧父母的一个身份?



       接下来大家可以四个人一个小组,相互在一起小组讨论一下,把这八个情景都拿出你们小组的一个方案。待会儿选几个小组的代表上来来讲一下,分享你们的方案。我们通过这种研讨式的,最终我再给出我的一些操作和做法,这样来共同提高,好吗?好的,接下来大家就开始在原地就近的三四个人做一个小组讨论。



      好的,大家讨论的非常的热烈,非常的投入。有不少家长说:”这些问题好像我家里面都出现过。”都出现在你家里面是吗?那我们就一个个来解决吧!


1

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跑步如何处理?


      首先第一个情景,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跑步如何处理?我们每个情景选一个代表,给一个小组机会好吗?第一个,好,那一位。


        家长:大家好!我的孩子今年是五岁半,第一点是我的孩子现在没起床跑步,但是我也希望他做一些运动什么的,那我是这么做的:我没有强迫他就一定去做什么运动,但是我选择了一个她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如果我希望他起床跑步,他不想跑,那我不会强迫他。我前一段儿时间就给他买了一副拳击手套,然后他拿到拳击手套的时候就特别兴奋,每天很兴奋的去打。我的底层逻辑就是,选择一个让他感兴趣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引导他。因为跑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身体健康,而不是说一定要从事跑步这个行为,那从他感兴趣的这个运动的方式入手,来引导他对身体健康这方面的重视,这是我现在的做法。谢谢!


        钟老师:好的,这个小组的回答意思是:我不去解决早上不情愿起床的问题,我去给他找一个他喜欢的运动,他什么时候愿意起床来运动,再什么时候运动,对吧!这偷换了题目了。好了,再给一个机会,这边,还是要针对问题本身!


        家长:大家好,我的女儿现在是高三,也不愿意起来运动。因为她初中的时候,她说跑步跑怕了,所以就没有起来运动。我是这么做的,因为她现在的年纪,家长强迫她是很难强迫到的,所以有空我就自己先起来跑步,然后会同她分享,慢慢的希望在我身上,她看到了我的变化,然后跟着我去做,谢谢!



      钟老师:好的,那万一你跑了一年,女儿还是不起床怎么办?每天出门跑步的时候,都在想怎么女儿还没被我感动啊!如果到了第二年还没被我感动,那是再跑一年?


      其实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刚才那位男家长说的,小孩子该怎么处理?其实小孩子最好处理的,因为小孩子他什么都不懂,他也没什么想法,对小孩子来说,就是给他建立规则,不需要跟他商量什么。山长说:”孩子在青春期之前,你就给孩子当后妈,当后爸”。意思是你就对他严厉一点,就是给他建立规则。孩子小时候,他就是通过周围父母对他的安排来理解世界的。你给他安排早上起来就是运动的,那么在他的观念当中,他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信念,运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家来说,我们家孩子四岁多,我们是在孩子大概三岁左右就开始要求他早上必须要起床跑步。早上起来,到了时间我们会叫醒他,然后给他五分钟时间把衣服穿好,我们就在门口等着他,有时候我要带班,侯老师就在门口等着他。如果到了五分钟,他居然还没出来,那么不好意思了,妈妈就进来了,妈妈进来是要做惩罚的,迟到一分钟打一下小手板,所以他被打了一次,被打了两次之后,他接下来每一次起床就很利索,所以对小孩子其实最好处理的。


       至于那个男家长说,我选一个他感兴趣的运动让他来做,比如说拳击手套,其实你没发现吗?孩子他可能对n种东西都感兴趣。你给他副拳击手套,他会非常兴奋地玩,你给他一副滑板,他也会非常兴奋地玩,但是他可能没有哪一件事情能够一直玩下去。对不对?其实这个还是没有给孩子建立起这种运动习惯,这是第一种情况,小孩子的问题最好处理。


       接下来难处理一点:孩子已经开始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听爸妈的了,对不对?这时候怎么办?就是把他送去一个学校,或者送到一个环境里面,这个环境里面,每天早上起来都是要跑步的,让她先在那里面待一个月或者几个月,要让他认识到,原来还有一种生活方式是早上起来要跑步的。如果他能够待下去,那就让他继续待在那里;如果他待不下去,这个时候让他回到家,给他做一次沟通。因为他已经有了早上起来要运动这个体验,这时候你再跟他说:“我们把在学校里面的运动这个习惯,在家里面延续下来好不好?”这样比你用自己跑步去感动她要好得多。


      第三种情况:如果你是老师,或者是刚好你家里面有几个和你孩子差不多的同龄人,也是大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你还可以做什么呢!你就可以利用集体的这种能量来规范孩子。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他们有几个人住在一起,既然住在一起,就得有每日的安排作息。那么大家坐下来商量,把一天的作息安排进来。安排一天生活作息当中,要有学习、要有运动,运动就安排在早起运动。三个人在一起把运动规则给商定下来,几点钟集合?要运动多长时间?跑多少公里?就这样定下来。


      像这一次我那边有几个大孩子十四、五岁,他们也是制定好了规则。我跟他们说在我这里生活要自我管理,我不会管他们,他们要自己定好每日的常规。因为在我那里不是度假,所以他们3个人自己定好了每天早上7:00起来运动跑步,跑5km,但是会出现一个问题,到了冬天,他们起不来床,觉得被窝太温暖了就不愿意起。每次到了跑步的时间,可能就会已经7点几分,或者7点十几分的迟到,这该怎么办呢?我在旁边会不经意地给他们提:好像现在大家都有点起不来是吧?都觉得冬天的被窝很让人留恋,我也很理解大家,但是这个跑步迟到:今天迟到了两分钟,明天开始迟到五分钟,后天就迟到十几分钟了,那么我们怎么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呢? 


       把问题抛给他们。他们就想方案a,方案b,方案c,然后他们就可以执行了。我要买一个大号一点的闹钟,把我闹醒,然后就兴高采烈的去买了个大号的闹钟,结果发现还是不行。其实根本就不是闹钟的问题,于是再想第二个方案,他们自己说,我们迟到的人就要负责买水果。结果发现买水果大家还挺乐意的,因为你迟到一次,我迟到一次,让大家彼此每个人都会多吃到一次水果。这是他们自己想的办法,但是大孩子你要让他去尝试,你不能够强行要求他,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在旁边会告诉他们说:“好像你们这个方案不行,还是继续迟到。”


       那他们就想第三个方案,第三个方案是要做社区服务,做社区服务好了大概不到一个星期,然后又开始迟到,为什么呢?因为做社区服务,服务那半个小时也没有关系,其实比在被窝里面多留恋几分钟,十几分钟,他觉得后者更划算。各种方案都想完了之后,会发现每种方案都不能够根本彻底的根治这个问题。这时候该怎么办?我在旁边突然说:“其实你们绕了一大圈,搞得这么复杂,什么买水果,买闹钟。闹钟已经买了几个了,还是没解决,你们根本就是在装糊涂。”我说如果是我,我就这么来:明天开始7点钟集合,谁迟到了一分钟就多跑一圈,多迟到几分钟就多跑几圈。他们一听好像有点道理!然后三个人相互使了一下眼色,我说我把这个招支给你们,你们自己讨论,现在是你们自我管理。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点子都提完了,实在想不出什么好方案出来,还每天被我嘲笑就是一群懒猪,他们想,要不就试试这种方案吧!然后这个方案就是执行下来了。


       第二天,7点不到6:59,就听到楼上咚、咚、咚响,然后7:00准时,大家都已经在操场上集合了。接下来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每天都会7:00点钟准时下来跑步。有的人不经意上个厕所搞慢了,好的,怎么办?那你好像是7:02到的人,所以你是不是多跑两圈?他说是的老师那我多跑两圈。这样你是不是既没有跟他去对抗,也没有去纵容他。你只是把这个规则讲给他,所以他就觉得这件事情就很顺利地就解决了。对于大孩子、小孩子以及在家的孩子、在学校的孩子,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原则都是一样,就是规则要明细,那么这是第一个例子。


2

孩子学习时间打游戏,如何处理?


       情景二,学习的时候打游戏。我猜90%的孩子都中招,哪怕是好学生,对不对?好,哪个小组派代表来回答一下?好,这边。


       家长:我会跟孩子说你这个游戏,需要玩五分钟还是十分钟?让他自己选择一下。


       钟老师:他说妈妈我要玩十分钟,因为十分钟比五分钟更长。


       家长:对呀!就是因为这样子,他只能选十分钟就会去写作业了。


       钟老师:好的,这位妈妈她其实还比较宽容,对吧!但是我觉得家长们需要有一点警惕性,为什么?就是游戏是这个时代孩子们最大的一个坑,我们的这一代孩子大多数本来可以成才的,但都栽在游戏上面。用我的话来说游戏就是精神毒品,一旦沾上之后,你很难去摆脱它的控制。如果说外面人吸白粉吸毒,他上了毒瘾之后他很难戒掉,那么游戏就是孩子们的精神白粉,同意吗?而且游戏这种毒品比白粉更可怕的一点是,白粉你还需要通过某一些特殊的渠道你才能够接触的到,但是游戏你坐在家里面,孩子只要把手机往手里一拿,它就有无限多的渠道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游戏:网页小游戏、客户端游戏、单机游戏、联网游戏、个人游戏、多人游戏,各种各样的都有。而且这些游戏它不仅渠道多 、种类多,并且进入这个游戏里面它没有门槛,两三岁的孩子他都能拿到游戏玩得津津有味。


       从3-4年前开始,我过年回家就可以看到,亲戚家里的孩子才两岁多,拿着手机整个上午,他可以待在房间里打游戏,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玩。其实要一个孩子规规矩矩、安安分分地坐在一个地方不动,我们是很难办到的。孩子是闲不住的,他好动,但是游戏轻而易举地办到了。你想想这就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游戏它就能够把它设计成这样易得,而且低门槛。


       对于游戏,新教育的态度是我们认输。认输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我们的吸引力大不过游戏,如果要和游戏做一个拉锯,孩子在中间我们在这边拉,游戏一定赢,游戏的吸引力,大于其它的。我们新教育老师都没有这个本事说:把我和游戏摆在一起,孩子一定会选择我。我们没有这个自信的。因为游戏对他来说太刺激,又能够分泌大脑的多巴胺,他又不需要动脑子思考,他还不需要挨老师的批评。没错,提升是有成就感,有快乐,但是他觉得游戏里面获得的这种成就感更加的方便易得,反馈的周期更短,所以我们认输。


       对于游戏我们就只有一个方式,“隔离”,并建立游戏的防火墙。如果孩子在学习时间打游戏,我们的处理方式是:第一剥夺他的学习的机会,因为这代表你根本不珍惜学习机会。在新教育,孩子的学习机会是要靠自己来争取的。我们有很多孩子的学习愿望不强,刚开始我们也不会去逼他学习,我们会让他去做做运动,做做事。他在每天做事、运动的时候,他会看到他的同学们都在教室里面学得津津有味的,他慢慢对学习的这种渴望就升起来了。他觉得好像相比于做事,这个学习真的好轻松,而且好有趣。这时候这种学习的心就起来了,这时候才给他学习。但是他控制不住自己,有机会还会玩点游戏,我们又把他的学习机会又剥夺掉,剥夺掉学习机会后干嘛?不是说你可以不学习,你可以玩游戏去。不行,游戏也不能玩,要把他和游戏隔绝开来。对于学习时间打游戏,就是剥夺学习机会,同时让他尽量接触不到游戏。这个需要学校和家庭一起来做这个防火墙,只要你给孩子一个设备终端,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和游戏连接上,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给孩子一个老年机,他学习的时候,电脑不让连接网络,如果非要用联网,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监控下来使用,这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不复杂的,对吗?


3

做事不情愿的问题,如做家务(扫地)的时候不情愿,如何处理?


      第三个孩子做事不情愿,哪一个小组派代表?


      家长:大家好,我接触新教育有很多年了,小孩现在两岁多还不到三岁,但是小孩现在有个特点,你越希望他做的事情他可能不会做,但是家长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反而会去做,并且做事不情愿,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样来解决呢?那首先要看这个小孩,他做的这个事情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事情,那就要鼓励他,因为孩子小,就要让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孩子要用这种方式来引导他。如果小孩子他这样也不愿意去做,那就要跟他讲规则,或者是家长要自己主动去做,来引导这个小孩去做,这是一个层面。然后更高的层面就要从心理上、从信念上要相信小孩会做好,相信小孩能做好。如果家长没有这个信念,那小孩往往最终也不会去做这些事情。


       钟老师:这里说的是小孩子他能够做的,他就是不情愿。


      家长:不情愿,其实小孩子也很好哄啊!那家长只能连哄带骗了,这是我的回答。



        钟老师:好的,谢谢!我们家长的绝招就是连哄带骗。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家是这么处理的,比如吃完饭了,就会让他去扫地,餐厅的地要把它扫干净。这件事情对于四岁孩子来说,在能力上绝对是能胜任,但是刚开始他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扫地,我讨厌扫地,我讨厌扫地。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他的信念是不对的,你肯定要进入调整。


        那么侯老师就笑眯眯的走过去,说:“明达你是不是很讨厌扫地,对不对?”


        孩子说:“是的,我讨厌扫地。”


        然后侯老师说:“可以呀,你可以不扫地啊”!


        孩子说:“真的吗?真的可以不扫地吗?”


        侯老师说:“你可以不扫地,只要把妈妈要做的事情和你要做的事情,我们交换一下就行,你看妈妈做的事情是不用扫地的,你做了妈妈的事情,你就不用扫地了,对不对?”


        他说:好啊!好啊!那我做妈妈的事情,妈妈每天吃完饭都不用扫地,我好想做妈妈的事情啊!那妈妈你每天要做什么事情呀?”


         “哦,妈妈要做的事情是洗菜、做饭,还要洗碗,待会还要把房间的卫生收拾好,然后还要去洗衣服。现在妈妈也好想跟你换,我好喜欢扫地,你要不要换啊?”

        

        钟老师问现场家长:换不换?


        家长们回答:不换。


        原来不要扫地意味着要做这么多其它的事情,算了,他突然觉得扫地好像挺划算的。这个时候我在旁边故意问他:明达你要不要扫地?孩子:我要扫地,我喜欢扫地。


        其实在自己孩子身上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就是孩子真的是越小的时候越好引导。刚刚那个引导的是什么呢?做家务,在我们的观念当中,你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你就要为家庭贡献力量,这就是做经营者,对吗?我们拒绝家里面培养消费者,我们拒绝家里面孩子做寄生虫,你小没有关系,你小也有小的事情可以做。吃完饭之后,把餐厅的地扫一下,这是你力所能及的,你在这一个位置上面为家庭做了贡献,为爸爸妈妈省了很多时间,为家里面贡献了一份力量,也是家庭的经营。


        所以这就是一个底层的一个信念,你要让孩子意识到,你必须要为家里做事情,剩下来就是为家里面做什么事情你能选,你扫地呢?还是洗衣做饭呢?这时候他发现,我觉得扫地挺好的,挺划算的。其实换成其他的家务也是一样引导。


        山长也讲过,他当时是怎么引导张忠瑞的。张忠瑞七岁的时候,愤愤不平的跟山长抱怨,他说:“爸爸,为什么家里面必须要我听你的,你就不能听我的呢?”山长听了也是笑嘻嘻的说:“可以啊!我可以听你的,但是我听你的,也就意味着你是这个家里面当家的了,那么接下来爸爸车子的钱、房子的钱,以及我们家里面每天的电费、水费、各种各样的费用都由你来支付好不好?”张忠瑞想了想,算了,还是我听你的吧!

        

        你看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打压,也没有放任,教给他的是真实世界的规则。当你能够平静理性的把真实世界的规则告诉孩子的时候,他是能接受的。对于这点,就是这种平静理性的跟他陈述规则就行了。我们从来不逼迫你做什么事情,你不喜欢做这个事情,你就做那个事情,没有一个选项是说:A,B,C我都不选择,我什么都不做。告诉孩子这个选项不存在,让他尽早把这个念头给断掉,好的,这就是情景三。


4

装无能的问题,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假装自己不会穿?


       家长: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孩子假装不会穿衣服,好的,不会穿了就不穿了,然后限定时间三分钟,那就这样出门,这是第一个方案。第二个方案也是我们家试过的,就是 我可以帮助你穿,但是我要在你屁股上打一巴掌作为交换,如果你愿意那就这样。打过两次他不会这样了。


       钟老师:好的,挺好的!我们家侯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当然,声明一下,正确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你只要把握这个原则,就是不控制他,不打压他,把规则陈述给他,让他意识到他必须为自己穿衣负责就行了,方式可以有n种。好的,这一个我们就直接过。


5

孩子自我中心怎么办?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下一个,孩子自我中心怎么办?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哪个小组来回答?是不是大家还没讨论到这个情景?好,这边吧!


        家长:大家好!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带着孩子们去那种老人院去做服务,带着食物过去孝敬老人,还有可以给老人做表演,当老人们在得到食物、看到表演时所洋溢出来的快乐和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受到这份快乐、这份开心。孩子分享食物给到老人,老人的那种开心是孩子带给他们的,孩子自己也会很开心,很快乐!然后会引导孩子做这种行为。



        钟老师:好的,挺好的,我觉得大家做家长处理的方式越来越靠谱了,我觉得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这种创造实际的体验机会,让他体会到分享的价值,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是在做一个经营者,呈现一个经营者的身份,挺好的!


        那么这一点,其实山长从小对于明慧的培养也非常注重这一点。我看到的山长他给明慧在这一点上,他做的其中的一个措施就是,比如说星期天下午是打电话时间,山长会鼓励明慧可以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这个时候,明慧她扮演的就是一个家庭小主人的角色,那么山长就会告诉他,你作为小主人可以做哪些事情。你可以把你家里面的吃的端出来,招待你的小朋友,让他们在你家里面能够过得开开心心的。


        因为一开始就这么做,所以明慧就对于这种照顾别人、分享别人,做小主人就很自然,她就很少有这种东西一定是我的,我要把它抢过来,那么这个分享意识就从小培养起来了。


        有一些孩子他大了,他没有这种分享意识,那么根源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小他的爸爸妈妈给他传递了一个信念,你要给自己多捞一点东西,多得一点。班上最好的位置,你要想办法去通过什么方式,坐到那个最好的位置上去,如果班上分什么东西,你要通过什么办法,得到最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家长之前,他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念,我要去把那个好东西通过各种各样办法捞到手里来。


        这样的孩子,他的信念当中就不太会有分享这一方面的意识,但这个是可以改的,如果后面家长通过创造一些去分享的实践环节,孩子是可以把这一点给改过来的,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大,只要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去创造机会去给孩子分享就行了。甚至我们给孩子故意多买一点,比如说坚果什么的,这种坚果买回来干嘛的?就是让他带出去分享给周围人的,分享给他的哥哥,姐姐,他的小朋友的。所以他自己对于这些东西的占有欲就没有那么强,他很愿意去把这些东西去分享给别人,他从小觉得这就是生活当中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东西就是跟大家一起分享,一起玩的。那么这就是第五个情景。


6

吃的问题,如何让孩子不好吃?


      家长:大家好,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让孩子自己出钱去买,当然我们不会给孩子很多钱的,让他吃一次,他会还觉得挺好,第二次的时候他就会心痛钱了,吃不起了。第二个方案,让他自己去做。比如说我儿子,他以前比较喜欢吃那种肠粉,他花钱买了两次就没钱了,就没得吃了,那我就建议他自己做,我教他做,然后他做第一次还觉得挺好玩的,当他再做第二次的时候就觉得挺累的,第三次的时候就不想再做了,然后味道也没有买的好吃,所以他后来也就不再想这个事了。


       钟老师:好的,我觉得挺好的!第一个让他用自己的钱去买,第二个自己去做。那么我这里就补充一点,家长如果对吃很执着的话,孩子大概都会好吃的,其实有很多家长,他自己喜欢品尝美食。他在家里做饭的时候,他会把每个菜做的很精致、很美味、很可口,这样家庭里面出来的孩子,他对吃就会有种天然的挑剔,他就很好吃这一口。因为吃对他来说就是家庭一个美好的、一个享受的一个环节,所以对吃建立的是这种印象。如果要去破掉这一点,家长自己首先在吃的上面要淡然一些,就是不需要那么美味可口,我吃点清淡的东西也挺好的。像三个孩子在我们那里,我们不是说每天老师想办法给你做点好吃的,不是,三个孩子他自己轮流做饭,每个人做一天,不停的轮换,这样所有的饭菜都是孩子自己来做。他们做出来的饭菜,其实说实话不怎么好吃,仅仅能饱肚子而已,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是不好吃的,他们做出来,我们就和他们坐在一桌,一起盛他们做出来的饭来吃,正常的吃,边吃饭边交流一些话题。这个时候他发现,其实这个饭菜虽然没有那么美味可口,但是做出来吃起来也挺香,因为是他自己做的。另外一方面老师或者家长在旁边示范了,我们并不需要很美味可口的食物才能够吃这顿饭,我并不需要有一盘红烧肉,我才能够把这个饭吃下去。家长和老师没有这个信念,孩子在吃这一点上就很容易解决掉。


       其实反过来,我和侯老师后面还聊到如果是我们做出了他们的那种品质的饭菜,你们猜他们会怎么着?他们绝对会挑,他们绝对会说:今天侯老师做的饭菜,味道难吃极了,他们绝对会这么说,是不是?我们也看到孩子很多时候就会挑剔父母做的饭菜不好吃。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做出来的那个品质,比我们做的品质要低几个档次,但是他们吃自己做的饭菜一点意见都没有,所以改变好吃的问题还是从信念着手


7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情景七,刚才讲上篇的时候我已经讲了,就是我们家的孩子是怎么培养习惯的,那么对于一些大一点的孩子,他十几岁了他还没有这个阅读习惯,怎么办?这个问题得解决,有没有办法?好,这位。


      家长1:我们家老大之前是不太阅读的,然后我是怎么培养呢?我一开始买他特别喜欢看的一些书,比方说幽默的、风趣的,只要他想看的书,我就给他买回来,然后陪她一起看。当他在阅读的时候我也在阅读,给他创造一个氛围,我们家那时候也不看手机的,所以慢慢地从他喜欢的书籍开始着手。当他培养了这种阅读习惯之后,刚好就上了新教育,在新教育就要看他应该看的书,所以他的阅读习惯是那个时候培养的。妈妈陪着她一起看书,然后选他喜欢看的书。感恩老师。


       钟老师:好的,这个方法如果家长真的去做也可以,但是如果孩子再大一点,他根本不愿意跟妈妈在一起看,怎么办?他说:妈,现在这个时间我想去干点别的,有没有其它办法?更简单一点的!


      家长2:老师好,我是这样做的。孩子在家,我想让孩子阅读的时候,我会假装我自己什么都不会,我说孩子那本书妈妈想听一下里面的故事。他说:你自己去看呀!我说我好多字不认识,你读给我听好不好!然后他很开心的给我读,而且是声情并茂的那种,读完以后他就问我,你有什么感受吗?然后我就讲我的感受,并跟他一起讨论书里面的收获。


       钟老师:我觉得这位妈妈虽然这个说辞和对象有点问题可以改进一下,但是背后有一个原则,我觉得挺好的,就是让孩子他来做小老师,让他来教人,我觉得这个可以。我这里再来补充一个方法,也是这段时间我在给一个孩子做的,其实这种方法山长以前也分享过。这个孩子我不让他学习,他是什么孩子呢?他是一个全能神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燥得不得了,各种各样的无理头、小聪明、投机取巧,根本就不爱学习。以前毫无阅读习惯,根本不会把书拿起来翻,这段时间我给他做了一个安排,很简单,全天不能学习。其实还有两个小伙伴,他们是可以学英文电影的,我就没有让他学,学习时间你自己安排,我不给你安排,可以看书。我开了个口子,可以拿书,这个教室书架上的书,你自己可以拿来看。他因为百无聊赖,什么事情都没得做,也没有电脑,他看到我们坐那里学习的时候,他自己就拿着书在那里看,就是从一个之前从来不会碰书的人,用了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三个星期,他现在拿着书在那里看,它能够看两个小时坐在那个地方不起身。


      这个原理方法其实山长给小明慧就是这么操作的,他说给小明慧突破中文的时候,就是让小明慧闭关。闭关的时候就在家里面不出去,什么事都不干,但是家里面有大量的书,书是不禁止的,其它的活动是禁止的。那么孩子因为百无聊赖,你说她不看书怎么办,她自己玩,她能够玩个半天,玩个一两天她就觉得没意思了。因为一个人玩不起来,无聊。她没有载体,没有一个手机游戏可以给她玩,那么她自动就会把书给拿起来。小明慧就是这样培养出了阅读习惯。


       这样的不是个例,我这里我自己实验的一个孩子是这样子的。之前我还了解到另外一个孩子,他也是在调整期间,每天大量的运动或劳动做事,在自由时间,其它什么都不能干,也不能够去学习,不能跟同学接触,但是不禁止看书,这个男生后来调整完了之后,他意外的收获了另外一个习惯,就是阅读的习惯。随手拿一本书,他都能够读进去,而且不是那种很浅的书,是那种还有一点理论化的书,刻意练习这种书它都能读进去。这个是不需要妈妈陪,也不需要妈妈装无能,你只需要剥夺掉他其它的机会,让他只能接触到书,这个时候他自动的会把书给捧起来。当他读进去了,他会发现其实书里面原来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还挺有趣,然后你再慢慢带着它讨论一下,跟他探讨一下书里面的话题,他的兴趣更浓了,更愿意看。

到了时候再给他鼓励一下,比如跟他说,你发现没有,你现在能够坐在那里,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屁股不动了。他说真的,所以他跟他妈妈打电话的时候特别兴奋的说:妈你知道吗?我现在能坐在那里看书,读的好起劲。这时候他还反过来嘲笑他妈妈:妈,像你这种人是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的。听他这么说他妈妈还很诧异,不相信这样的话居然从他的儿子口中说出来。其实时间也不长,就不到一个月,这种方式就把他的阅读习惯就建起了第一步,后续还要再慢慢带着他进行一些高价值的一些深度的阅读讨论,这样这个习惯就可以持续下来。


8

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好的,最后一个题,时间关系我就直接说了。这里大家要区分一个运动习惯的建立和阅读习惯的建立有什么区别?有区别的,阅读习惯它不需要你付出什么,不需要你承受身体上的痛苦。相反,对小孩子来说,阅读习惯的建立,他还可以获得更多,比如说和妈妈待在一起这种美好的感受,他还可以获得大脑求知被满足的那种愉悦感。所以对于阅读,小孩子其实很好建立的,但是对于运动这种习惯要比阅读要难。


       这次也有家长在问题当中问山长,怎么样让孩子爱上运动?山长回答说:你没办法让孩子爱上运动,因为运动是要收拾自己、折腾自己,是让你付出身体上这种痛苦,所以一般如果没有要求,他是不会自己主动去运动的。对于孩子要培养运动的习惯,就是从小让他意识到运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日常规的一部分,让他接受这一点。他有这个运动习惯,这样等他到大了,他发现运动真的好处挺多的,这个时候他的运动习惯就自动就有了。比如像现在我们大人,我们自己知道运动 的价值,所以有时间我们会有意识地去运动一下,对不对?我们自己意识得到,但是小孩子他的身体什么损伤都没有,他也没有到中年,它的本钱多着,他不会意识到运动的价值。这个时候就要求他必须把运动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样让他一直做下来。所以运动的培养和阅读的培养不太一样,阅读可以引导,把他引到这边他很愿意去做了,但是运动就是通过规则要求,就是每天必须要做。



        好了,那么这就是第八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最终总结一下:我们为人父母要做人父母,对孩子既不宠溺、不放纵,也不控制他,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够成为一个更加智慧的父母。谢谢大家!



学生分享
在和中,遇见优秀的自己 ︳明志班:分享自己,激励他人
体验式教育:如何在实践中成长经营者意识
美食跳坑记|期末演讲系列之三
一个不爱笑的垫底生的转变|期末演讲系列之二
一年的脱变|期末演讲系列之一
我们是如何在一个月内全班突破半马
小活动,大收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