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钟少鹏 | 家长如何把新教育理念落地(上篇)




2021年1月16日,钟少鹏老师在清一山长新年演讲学习收获分享会上发言作主题分享,以下根据录音整理。


主持人:


      上午钟老师的分享很精彩,有没有收获?有就对了,因为精彩可能跟你没关系,有没有收获才跟你有关系。在元旦的时候山长就做了一个很美味的大餐,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懂得去吃和欣赏,更加难的是能够吸收成为你的东西。


        今天钟老师相当于把山长做的这样一份大餐,用另外一个方式呈现出来。是什么样的方式呢?就是说告诉我们这道大餐是怎么做的?它的原理是什么?有可能每一个人的口味会不一样,有的人说这个大餐很好吃,但有的人说这个我可能还欣赏不了。欣赏不了有可能是我们的品味有问题?


        接下来我们有更精彩的内容,钟老师会讲解新教育的理念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孩子教育的过程当中如何的落地,做到知行合一。就像我们这一次展示的两个学堂,一个叫行知,一个叫合一。只是知道没有做到,那不是真的知道。只有真的做到了才是真正的知道,那么接下来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继续有请钟少鹏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们下午的内容是家庭教育部分。家庭教育部分我分两个篇幅来展开。第一部分,就是在家庭教育部分,我们容易犯的一些误区。第二部分我们就做家庭部分的实际情景的模拟演习,像哈佛商学院一样的案例研讨式教学,大家一起动动脑筋、长长智慧。

  

1

身为父母,是此生最大的修行


      今天中午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同桌的家长还在感慨,他们觉得做家长挺不容易的。对的,一个大活人生到自己家里面来,然后你得养他18年,有的家庭还不止一个,可能是几个小孩,对不对?所以每天对着这么一个大活人,怎么样让他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让他离开家走向社会,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面临的功课。有句话说:“身为家长就是此生最大的修行”。大家同意吗?孩子如果送到学校去,老师觉得这个孩子不好教,学校可以把他劝退,但是家长就没办法了,不能把他从家里面去劝退。至少在18岁之前没有办法,18岁之后我们没有这个抚养的义务了,那么就可以把他踢出去了。18岁之前你得接住,他是家里面最差的学生、最差的那个孩子、最让你头疼的孩子,你都得好好地养他到18岁。



       第二个角度,有句话叫做:善缘恶缘,无缘不来,欠债还债,无债不来。这讲的就是亲子关系。


       孩子从某个角度上说是来向我们讨债的,也有可能是向我们还债的。如果孩子是来讨债的,那么他这一辈子生到你家里来,让你养他、教他,然后让你帮忙把他培养成一个更优秀的人,结果你居然没有把这个事情给做好。好的,那下辈子他继续找你,所以这辈子没做好那下辈子还是跑不掉,而且下辈子可能还得连本带利的还上他的债务,是不是?


      从心灵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孩子他会通过各种方式让父母逃不掉这个功课。有的家长说我不管了,我就当没生这个孩子,但这个孩子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证明你就是我爸爸妈妈,我就是您的儿子,然后他会在他的语言当中、行为当中、思想当中完全地复制你,呈现你的样子,而且你自身的问题也会在他身上得到一个完美的展现,所以你看到他的时候,其实每次就是看到了你自己。


       孩子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镜子,提醒我们随时要去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够面对它,这就是我们身为家长的功课。了解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对家庭教育就必须要把握两个原则。


2

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原则

自 尊


      自尊的意思就是我尊重我做家长的这样一个身份,我不把教育的责任推到外面去,我不去妄想找一个好学校,找个好老师,我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得到解决。


      今天上午我们通过对信念系统的一个深入的学习,大家也理解到这一点,只要他还是你的孩子,只要他还在成长,那么你对他的教育就一直在进行,哪怕他不在你的身边。这种亲子之间,家庭之间是有能量的连接,他是可以跨越距离的,你的某一句话对他的影响,可能比老师对他的影响还会大一些,因为亲子之间这种能量牵扯太复杂了,所以承担起自己家长的身份,尊重自己家长的这样一个身份,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孩子。


自 强


      自强就是我不认命,孩子过去没教好,那么我不会就这样放弃,我也不会试图去忽视或者是逃避这个问题,我一定还要继续去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把之前没有补上的功课给他一点点补上。


      当家长能够秉持自尊,自强这两个原则的时候,那么家庭教育就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新教育的孩子他们会学习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海洋奇缘》。这部电影拍的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它的解读却有无穷的深意。我们从每一个角色身上都能看到很深的做人的智慧和道理,其中有一个角色就是这个海洋之母:特菲堤。特菲堤拥有创造万物、创生万物的神奇的魔力,但是在电影当中很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剧情,就是当她的心被偷走了之后,她变成了一个拥有毁灭一切力量的恶卡。


      那么导演为什么这样编排电影,为什么这么设计?大家觉得为什么?


      是心,那么这个心到底起什么作用呢?它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但是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道理,就是一个人他到底是谁,不由他的外在决定,而是由他的心决定。拥有心的特菲堤,她就是海洋之母,能够创生万物;失去心的特菲堤,它就是一个毁灭万物的恶卡,这个心就是我们在做为人父母时需要去找寻的一个东西。我们可能之前是一个恶卡式的家长,一个好好的孩子放在我们身边,我们可能把它给毁掉了。如果我们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重新恢复生机,像那些变黑的海岛一样,重新焕发绿色,那我们就必须要把这个心给找回来,找到了这颗心,你看到的很多事情其实就很容易解决了。



      我们如果要去交朋友,我们秉持一颗真诚待人的心,那么就算我不懂很多那种人际互动的技巧,不懂得怎么恭维人,那我是不是也能收获很好的朋友关系?因为你真诚、真心待人,那么对方也会真心待你,那么你们就比建立在什么关系、什么技巧上面的这种关系都要更加牢靠。  


      在座有很多企业家,我相信企业家比我有更深的体会,就是经营一个企业,就算自己不太懂得很多公司管理技巧,但是我有一颗诚信经营的心,那么也能从一个创业小白,然后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


       做老师那就更是如此了,大家知道我们新教育有2.0老师,2.0老师他们代表最年轻,具有竞争力的一批老师。在上岗之前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呢?他们的身份就是学生,他们没有一天的教学经验,他们也从来没有带过孩子,但是我们的2.0老师他们从第一天上岗,带第一个班他们就获得孩子发自内心的拥戴,他们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第一个2.0老师刘静慧老师,她在以前的分享会上也讲过。她说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秉持一颗成就学生的心。当拥有这颗心,孩子他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的帮助,那么他也会更愿意学。这些毫无教学经验的2.0老师,他们就这样成功地培养出来了很优秀的孩子,所以这就是心的价值。


       我们家长都一直在找方法,找学校、找老师,我们都在外求,但是却忘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其实在我们的内在。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能否教好孩子了,不取决于你的外貌,不取决于你的物质条件,而取决于是否有这一颗心。你拥有了新教育之心,那么家庭就是建立了一种非常正向的系统,那么孩子他自然也就好教了。


3

常见的家长之心

及亲子关系中的阴阳转变


我们接下来看看常见的家长会犯的一些错误之心是什么。


全能神父母


一、神父母的行为表现


       他的行为表现就是他对孩子有无尽的爱心,孩子的任何需求他都毫无条件的满足,每天对孩子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种父母他们对于孩子,他们扮演的就是一个神的角色。孩子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来扛着、担着,从小到大,所有的需求父母都会帮他去满足,他们一生就扮演了一个非常勤恳、非常努力、非常付出的这样一个父母角色,但是这样的父母,他们的付出未必能换来很好的结果。


       比如这次山长举了这么一个案例,中国第一懒人杨锁。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居然饿死在家里面。这个孩子叫杨锁,大家百度一下就可以查到中国第一懒人杨锁。


       这第一懒人懒到什么程度呢?他二十来岁了,年轻力壮的,但是他从来不会出去工作。他就在家里面,他的家是家徒四壁,他每天就躺在家里面睡觉,饿了就出去弄点吃的,去周围邻居家里讨点吃的。邻居家里面可能有他的亲戚,叔叔邻居会给他一口饭吃。他吃饱了饭做什么呢?回家继续睡觉,睡完觉,等到实在饿的受不了,过了几天之后,再出去讨下一顿饭。大家很难想象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会懒成这样子。后来到了过年的时候,他的叔叔看有几天没有看到杨锁了,觉得这个杨锁估计又饿了,就去给他送点吃的,结果发现这杨锁躺在家里面地上死了,还冻的僵硬,这就是中国第一懒人杨锁的故事。



     大家第一次听你肯定觉得匪夷所思,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案例确实就发生了,而且被新闻报道出来。我们觉得很难理解,但是如果回过头来看杨锁的父母对杨锁的教育,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我们就不难找到原因了。


      杨锁的父母对孩子十分疼爱,给他取的名字都是叫杨锁,一辈子可以把他锁在家里,锁在父母的身边,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永远照顾他了。到了八岁的时候,像我们新教育的孩子已经在这个舞台上做各种各样的翻滚、跳跃的时候。杨锁每次出门,他爸妈是不愿意让他走路的,觉得走路太累了,所以会挑一担箩筐来挑着他,带他走。从小这个杨锁就被照顾的特别的周到,他就不愿意付出一点点,一点点辛苦的事情都不做。在学校里面很多作业就不交了,只要老师稍微说一下他,第二天他的爸爸是肯定会找到学校老师,告诉老师这是我的宝贝儿子,老师不能说他、只能夸久而久之,周围的人也知道杨锁这一家就是这种德性,所以也就什么都不提了。


      后来这两位家长就劳心劳苦,日夜为了照顾孩子而辛勤劳作,先是父亲病死,积劳成疾,后来母亲也累死了。当杨锁父母都走了,只留下这个杨锁,杨锁就待在这个家里面。当这杨锁离开了父母之后,他确实就生存不下去,最终饿死在家里。


      这就是神父母的一个典范,我们看到神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根据今天上午讲的,我们接下来去找他背后的信念到底是什么?


二、神父母的信念系统


        第一,神父母这种信念表面上是以爱之名,打着爱的这样的名号,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的照顾。其实他的信念是在告诉孩子,我就是你的神,我能够照顾你的一切,我能够给你提供整个世界,你只需要在我这全能神的这种保护下面安心的享受和生活就行。


      这种信念他们会在各个地方给体现出来。全能神父母,他在给孩子包办照顾的时候,大家觉得他在传递什么样的信念?无能?对,他在包办的时候就是在告诉你,其实孩子你这不能做,那个不能做,所以干脆你就别做了,不但费时还费力气,所以爸爸妈妈来替你包办就行了,这个你无能的信念就植入进去了。


       第二,当他们在向孩子献出无尽的爱心的时候,他们在传递什么信念?


       孩子你是最重要的,你理应得到所有人的关心和爱,爸妈为你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不但爸妈要为你服务,整个世界都应该为你服务。所以以爱之名,我们给孩子传递的就是一个失真的、扭曲的一个信念。


        第三,当他们在围绕孩子转的时候传递的信念是什么?传递的信念是你是世界的中心。这样的孩子他心里、眼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在刚才的那个音乐剧里面有个散沙,那个散沙同学就是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你们居然不给我演主角,那么我不跟你们玩。要我演戏,要么给C位给我,要么让我演主角。你不让我演主角,你让我演配角,我演配角也要站到C位上面来,他习惯了他就是世界的中心。


       第四,当神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的时候,他就给孩子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念?


       对这一点,其实很多家长他们都会做,而且现在在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所谓的爱与自由、尊重,很多家长学了后就只是拿了一些概念,然后就回到家里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们要尊重孩子、要给孩子自由,但是一做就错了。当你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的时候,你给孩子传递的信念就是:孩子,这世界没有什么规则,你做什么都可以。你可以做A,也可以做B,你做C也可以。但是在社会上,并不是说你A,B、C都可以,有些C选项的行为就是不能做的,有些B选项的行为是讨人嫌的,对吗?所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那就给了孩子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他就会在这个没有边界的世界里面,他凭着他的本能肆意妄为。



      当神父母在为孩子闯的祸善后的时候,他传递了什么信念?你不需要承担后果。没关系,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捅了娄子老爸替你善后。孩子会说:第一,我什么都可以做啊!第二,我做了什么,就算做坏了也没有关系,爸爸妈妈会替我兜着。以前我们在新闻里面会看到我爸是李刚的例子。这种人在他小的时候,估计他在地上摔个跤,他的爸爸妈妈就会赶紧跑过去并说:“哎呀!孩子你摔了跤,这绝对不是你的问题,是这个地太滑了,所以这个地我来打死它。”说完还跺几下地,以表示对大地的惩罚。这时候孩子有什么信念?他会认为自己摔跤,不是我粗心大意,是地不好,所以最好爸爸妈妈帮我把这个地给挪开。碰到桌脚是桌子责任,那个桌子放在这里碍事,要把桌子给我挪开。


       讲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家长们其实可以从以前的记忆当中去搜索一下,我有没有给孩子做这种善后、不让他承担责任的事情?如果他从小就没有学会承担责任,然后长大了你突然让他承担家庭的责任、婚姻的责任、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怎么指望的上呢?他还在靠你,因为在他的观念当中,父母一直在这照顾我,所以应该这一辈子都会照顾我的。



       第五,他们在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的时候,他们在传递什么信念?


       这点很多家长也犯,其实我们很多家长都在犯这一条。像这次元旦的答疑,其中有一道问题是:家长说我们要给孩子磨砺,要给他苦难教育,要多折腾一下孩子,要让他多吃点苦,对吧?但是,山长,请问我们如何让孩子吃苦的时候,还让他不怨我们?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吃苦?我们这些家长的逻辑就是:我既想让孩子吃苦,但是我又想让他感觉好,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传递了什么信息?你在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别人都应该照顾你的感受,对不对?   


        所以我们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怎么来的?就是家长这样宠出来、惯出来的。在我们家,如果我们家的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我只会做一件事情,把他赶出房间去,等你平静了,不发脾气了,有什么事你再进来跟我说。所以孩子很好教的,小时候是很好教的,你只要给他这样一两次示范。他就知道他的情绪不是理所当然的,周围的爸爸妈妈更不会去照顾他的情绪,他需要学会的是自己去调整他的情绪。他需要解决问题,不是对着这个世界发脾气,而是需要平静自己的情绪,然后用理性来跟这个世界沟通,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照顾孩子的感受,照顾出来的结果就是孩子对于情绪他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他都在等着别人来给他安抚。我猜大多数家长都会中招,比如说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对,不要哭了,孩子要什么赶紧把这个东西递到他手上,先让停止哭,对不对?


        这个时候他就是在用情绪在控制父母,久而久之他就知道:第一,我不需要去控制我的情绪。第二,我想要满足我的什么需求,我只要做一件事情,哭。或者是给父母摆个脸色、耍个脾气,我妈估计就会妥协,满足我的需求。孩子的情感敲诈是怎么来的?就是家长照顾他的情绪、照顾他的感受、照顾来的。


       老师教育我们,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要尽量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是我们对别人的修养,但是我们不能够因此就要求别人随时要照顾我们的感受,这一点其实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但是全能神父母他们做的事是完全相反的。他们在给予孩子特殊照顾的时候,他们在干嘛?


      这个特殊照顾,比如整个班级的孩子都用一款老人机,这个家长为了给他的孩子特殊照顾,就给他一个智能机。还美其名曰用智能机通电话,每周都可以视频,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这样连接就会更充分了。这样的家长他还会跟老师来申请,如我们家用这种视频通话的习惯已经很久了,从小孩子打电话就这样子,孩子如果不用视频,孩子不习惯,我们家长也不习惯,所以当全班都在用老人机,这个孩子她就用智能机,他被特殊照顾了。


      家长给他安排这样的特殊照顾,给孩子们传递什么信念?没有原则,他可以投机。他在告诉孩子,你是高人一等的,别人都没法用上智能机,你可以用,你跟别人就是与众不同。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但不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让他成为与众不同。我们不是赋予他特殊的照顾,让她与众不同,而是训练他的能力卓而不群,这样才是与众不同。不是我给予他,我照顾他出来,而是它自己长出来。


       但是神父母最喜欢给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学校出去野餐,他会给孩子配置最美味、最可口,看起来就有食欲的午餐。孩子生日,她给孩子送蛋糕,一定会送全班最大的一个蛋糕。他会打听之前同学们过生日的时候,家长送的是多大的蛋糕,如果是58寸的,他就要订100寸的蛋糕。


      以前学堂就闹过这样的笑话,以前最开始的时候在学堂过生日,家长可以过来给孩子过生日,后来发现不对劲,为什么不对劲呢?就是那时候孩子比较多,所以过生日就很频繁,今天这个孩子过生日,过几天另外的孩子过生日。然后就发现这个生日派对慢慢的演变成一个生日蛋糕比拼大赛。上个星期送来的是20寸的蛋糕,下个星期就开始送30寸的,然后再下个星期就送来50寸的。学堂就把这给叫停了,大家都觉得这种做法很好笑,后来干脆算了,生日这种派对也不做了,就告诉孩子们,你生日这一天其实不是庆祝的一天,你生日的这一天是母难日,是母亲最辛苦、最危险的一天,所以在这一天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体验母亲的这种苦难。这一天孩子会背着一个包,里面放十几斤盐,去问妈妈:妈妈,我生下来的时候你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如果增加20斤,孩子就背大概20斤,背在胸前24小时。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要背,模拟那个大肚子,在背包上面再挂一个鸡蛋,就代表这个生命,要小心的呵护它,别让鸡蛋破了。这鸡蛋如果破了,那么代表这孩子流产了。


       后来学堂就用这种方式来给孩子们过生日。这样做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一种特殊安排,但是这种特殊安排给孩子植入的就是正面信念,让他通过生日这件事情,他不但不会去消费、不会去享乐、不会去开派对。他通过生日这一天的体验,他感受到了母亲的不易,所以24小时体验完毕之后,他会主动要求跟妈妈打个电话,跟妈妈说说真心话,感谢妈妈当初怀胎10月。我今天体验24小时,我就已经够累了,妈妈你十个月是怎么过来的?他对母亲的这种感恩也更加的深。


三、全能神父母照顾出来的孩子,有怎样的表现?


      这就是全能神的这种父母的做法,它跟正确父母做法的差别就是完全把教育做反了,那么这样照顾出来的孩子,他会有什么特征呢?大家能够描述一下被神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有什么特征,就是把父母当奴隶。嗯,好的,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个,这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这种孩子懒,而且是超级懒。基本上一句话就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这个我们真的在学堂孩子身上就看到了,他扫地的时候,你看到他的时候,他就扫一下,只要你一走开,他就拿着扫把在那转悠。你让他做件什么事情都很难执行到位,除非你在旁边一直盯着他。这种孩子他的生活内务超级的糟糕,去到他们的宿舍,你能离很远就能够闻到一种不一样的味道。对,不愿意洗脚,不愿意换袜子。老师逼着他洗脚,监督他去洗脚。他去卫生间里面用淋浴冲一下脚,但是他袜子绝对不洗,第二天继续穿。如果你说一定要换袜子,他会怎么办呢?他又有招了,他就说,妈,你给我买两打袜子。然后备在那里,星期一穿一双,星期二穿一双,换下来的袜子绝对不会洗,他会藏在各种各样的地方。他会藏在他的行李箱里面,会藏在枕头底下,甚至有时候会藏在他同学的柜子里去。因为检查内务的时候,扣的就不是自己的分了,所以有时候真的面对这样的孩子头疼。他可以懒到一种境界,就是你想象得到的地方,他会懒出来,你想象不到的地方他也能懒出来。


        我们做老师挺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每天见到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让我们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让我们意识到原来人的创造力真的是无穷的。他可以懒到创造新方法出来,而且这种孩子根深蒂固的这种消费者思维模式很重。他习惯了被服务,从小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把他供着,在他的观念当中是不需要付出的,是不需要辛辛苦苦的去劳动的,甚至他会觉得付出和辛苦劳动是低等的,我有能力、有本事在这里享受别人的服务才代表我的档次。



      他们这种消费者思维模式、享受哲学,就让他们在学堂很受同学的排斥,因为在新教育学堂每个人都要去做经营者,每个人都要去自我负责。这样的孩子他来到学堂,他真的就是成为班级同学们最鄙视的那一个,因为同学们都会说又是一个无能宝宝,又是一个巨婴来了。这位新同学还期待我们在寝室里面多照顾他一下,他刚开始来我们会告诉他怎么做,但是后来发现什么事情他都等着我们来作,寝室打扫从来不做,总是期待我们去做值日生,他就一直缩在背后玩他的事情。只要几天的相处,孩子们立马就辨识出来,这种懒鬼是他们不愿意接受,不愿意认同的伙伴,所以这种孩子,他在学校里面大概就是只能够试读几天,那么几天之后就会被劝退。


        第二个体现就是他们完全的没有责任和付出意识。


        责任意识是需要从小训练的,我们人是趋利避害的,没有哪一个人是本能的喜欢去给自己找一些事情扛在自己身上,这都是后天的教育。那么神父母他没有去培养孩子的这种责任意识,而且他会替孩子料理各种各样的后事。这孩子他从来没有学会一个基本的因果定律,换句话说就是他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所以什么事情交到他的手上,那就是没有下文的。你安排他做一件事情,你可以上午说一遍、下午说一遍、晚上再说一遍,到了第二天发现他还是没有做,这就是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几乎为零。


        第三个特性,就是各种小聪明,各种无厘头。


        什么是小聪明?就是他做任何一件事情,他都想走捷径,他总想找到一个最轻松、最简单、最取巧的一个办法,然后把事情给敷衍过去。他的这种小聪也总是给他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因为在新教育学堂,这种小聪明是老师打击的对象,因为我们不需要聪明,我们只需要笨一点、踏实一点就行了。你的小聪明其实对你来说是巨大的一个障碍。他们的这种小聪明,你看起来脑袋很活跃、很灵光,而且他从小就被家长这样夸出来,他会有各种各样出其不意的点子。如果是他们的父母,这些父母一般给他的回应就是:“哇,儿子,你太棒了,你能从这样新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不但不会认为他们的小聪明是障碍,反而以此为豪。这种小聪明背后,他代表的就是思维的混乱、行为的混乱。没有规则约束过的孩子,他就是这种特征–无序。


        第四个特征就是他渴望被人关注。


        因为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是家庭的小皇帝。孩子随便画一个画、涂个画,父母就会非常夸张的给他点赞:‘哇,儿子,你真是天才。你好有艺术家的天赋啊!我要把你三岁画的这个作品好好的珍藏起来,把它留做留念。’我们是不是这么干?当父母这么做的时候,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虚假的世界,他根本不值得被夸赞的东西,他都被夸张点赞,那么他真的就以为他就是天才。当他进入到真实的社会、进入到学校、进入到班级,老师和同学开始给他真实反馈的时候,这时候他就开始抓狂了。他心里想:你怎么不像我爸我妈那样来给我点赞,你怎么不像他们那样来夸我。他们不会认为别人给他这种负面反馈是他们自己没做好,他们会觉得是周围人对自己有意见,周围人对自己有敌意。他不会反省自身问题,只会反过来对周围人生起敌意和愤怒,所以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就葬送了他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可能。


        第五个特征:目无尊长,缺乏恭敬心。


        前四点如果后面通过教育,慢慢的训练,它还可以慢慢的改变其习惯,把无序慢慢变得有序,那么到了这一点就很致命。


        神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他缺乏一个基本的恭敬心,他对周围的人都没有一种基本的礼貌,更别说尊重。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们的父母从小在他们的眼中就是趴在地上的奴仆,他们没有学会过尊重父母,而且神父母也从来不会要求孩子来尊重自己。他们觉得孩子天天开心,天天高兴就行了。这孩子就会觉得周围的这些成人也没啥,就是给我们服务的。既然是为我服务的,我干嘛需要去尊重他们。他对他的父母这样,他父母会忍着,但是他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外面的成人不会惯着他。


       孩子其实是通过崇拜偶像来提高自己的,我们小时候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内心真正认同的榜样和偶像,这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代表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有灯塔可以指引我们。我们通过不断的向偶像靠近,甚至我们通过去打败这个偶像,我们最终就成长了自己。


       在新教育我们老师经常跟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将来一定会打败我们,你们将来的水平、成就一定会比我们更高。虽然他们现在很尊敬老师,但老师依然会鼓励他们来打败自己,原因就是我们知道这种向偶像发起挑战、去尝试、去击败偶像这个过程,就是他攀越高山的过程,是他不断提升的过程。


      聪明的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或者给孩子找一个榜样,但是神父母他们不会这样做。他们其实过早的就被孩子击败了,完全成了孩子的奴仆,所以神父母的孩子已经丧失了向周围人去学习和吸收的心理。康熙皇帝对这一点就很懂,他在教他的皇子的时候,就非常强调这一点,就是要“主敬”。如果今天你敢对先生、对老师有不敬的行为,那么康熙皇帝他再忙,也会过来收拾他的皇子。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在这个世界面前很渺小,你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周围每一个大人,他们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敬畏心,保持开放心态向他们不断地去学习,这样最终你就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康熙、孔子,他们这些人都会把诚敬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在新教育,也是把诚敬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核心价值观就是诚敬恕。孩子对自己要真诚,对同学要诚实,对老师要诚实。敬就是不但对周围的人要保持这种尊敬和恭敬,对整个天地对万物都有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恭敬心。这样的孩子把自己看得很低,但是它未来可以成长的很大。但是过早地把自己看得很大的那种孩子,他未来其实空间就很小很小,最终神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一个无能的,让人讨厌的消费者。


      神父母这么做了一通,他最终得到了什么呢?它得到的就是一个虚假的,我很努力、我很付出、我很有爱心,一个自我满足的一个幻想,真的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没有得到任何好的结果。相反他培养出了一批没有责任意识、没有付出意识,活在虚假的童话里面的、失真的孩子。那么这是谁的责任?


       现在大家听了之后会觉得这绝对是神父母的责任,但是我们来看一个新闻报道。



       一个13岁的孩子把他的父母都杀掉了,原因就是他要去网吧上网,找他爸爸要钱,他爸爸没有给他,他就很生气,就把他父母给杀了。这其实也是个典型的神父母,他们的家境其实不太好,家里的母亲是有疾病的,姐姐也是有疾病的,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这个父亲。父亲重男轻女,这种思想又很重,所以对这个小儿子就看得很重,竭尽全力来给小孩子提供各种各样他所需要的东西,在经济上面总是毫无保留支持。


       这个小孩子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无能的消费者,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就是顽劣,而且非常的暴力。家里虽然没有钱,但是他出手很阔绰。因为他要多少钱,他爸妈都会给他,这给他一种虚假的一种幻象,他以为他家里是有用不完的钱。碰到什么事情就用情绪来解决问题,情绪解决不了,就用身体暴力、就用拳头来解决。如果这些全都达不到,就雇人,花钱请人来帮自己解决。他现在才十几岁,已经开始有一种黑社会老大的这种作派。



       关键是我们看这个案件出来之后,新闻的报道是什么?评价这个父亲是一个踏实诚恳,充满爱心的好父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新闻这样报道,大家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以及媒体对神父母是什么态度?是宽容、是同情、是支持的态度,对吗?虽然神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巨大的问题,但是这个责任不会落到神父母的头上,他们会把责任归结于学校没有教好,社会风气不正,甚至是这孩子本身不受教,总之不是父母的责任。这些神父母也就非常心安理得的来担当一个受害者,被人同情着。现在我们分析了之后就知道,其实问题就是他们制造的,他们就是始作俑者,他们应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魔父母


 一、魔父母是怎样的表现?


      看完了神父母,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误区,我把它称为魔父母,神父母的反面。如果说神父母他是一切生活的重心都围绕孩子来转,那么魔父母,他是什么呢?他是让家庭和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围绕他自己来转。魔父母的行为表现就是绝对的独裁、超强的控制欲,他不但要控制孩子的外在行为,他还要控制孩子的精神想法。如果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他们会用语言暴力、精神暴力、甚至身体暴力来逼迫孩子就范。


二、魔父母行为背后的信念


      我们继续往背后看信念,如果说神父母是假想自己是神,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切,那么魔父母的内心就会觉得他自己真的是神。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我知道什么对孩子是最好的。孩子你就乖乖的听我的话就行了,我叫你干啥你就干啥,这就是魔父母的信念。他希望孩子能成才,但是他要孩子听我的,我怎么说孩子就怎么做,按照我说的做绝对没问题。他们像神一样,永远一副真理在握、高高在上的姿态。


     这种父母其实他不是神,他是魔。他心里有个心魔,他不但把孩子障碍住,他把自己也给障碍住了。魔父母会觉得我就是规则、我就是权威,你不需要做什么抗争,如果你今天顺从我,让我的心情很好,那么妈妈就会奖励你,给你做点好吃的。如果你今天居然没有按照我期望的来做,那么妈妈今天是大板子伺候,板子伺候完了之后,接下来几天都会给孩子一副难看的脸色。这就是给孩子施加精神暴力。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他其实很可怜,好像一个看不见的牢笼在罩着他。


三、小组魔父母案例


      这样魔父母的案例其实也是一找一大把,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


       一个小朋友说我妈妈是一个对我要求极其严苛的人,我都快被妈妈弄得抑郁了。什么原因呢?我活泼一点,妈妈说我不够安静,没礼貌,像小疯子一样;我稍微安静一点,妈妈说我太内向,没有孩子应有的活力。在性格上面是这样子,在其他方面也是。我考试没考好,父母会说:“同学们都考了那么高的分数,你怎么就考这么一点?”一顿臭骂。考试考好了,就说绝对不能骄傲,怎么能骄傲?你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你要继续提高。


      总之他考好不对,不考好也不对,所以孩子在这样的家里面是不是很抓狂?它没有一个规则边界,他不知道他应该怎么做,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这种孩子在父母这种“精分”的控制之下,他们要么就压抑自己,要么等他们有能力的时候,就进行反抗。


      有一部纪录片,大家可以看一下。一部台湾拍的纪录片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好几集,都是反映家庭教育,给我们提供一个视角来进行反思。我们自己可能每天在和孩子待在一起,在家里的时候我们身陷其中,我们觉知不到我们跟孩子这种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


      那么看这个纪录片,他给你一个抽离出来一个角度,其中有一集叫做《妈妈的遥控器》。这一集讲了一个小男孩小伟,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妈妈是一个典型的魔父母,对他控制欲超强。小伟怎么学都学不好,她妈妈怎么要求他,他的成绩还是不见起色,所以妈妈对他的要求就越来越严格,对他控制越来越多,对他的自由限制也就越来越强。班上到了期末,期末考试完了,孩子们他们会自发组织出去郊游一下。这个小伟当然非常渴望去,但是他知道如果成绩很差,整个暑假别说出去郊游了,等待他的就是无止境的补课。所以小伟伪造了一张成绩单,把这种伪造的成绩单拿回家给妈妈看,意思是妈妈我期末考试考得还不错,这样我就可以和我同学一起出去郊游了吧!但是很不幸,这个伪造的成绩单被妈妈发现是假的。这个妈妈把孩子找过来,对他一顿臭骂。


      与此同时,这个妈妈她得到了一个神奇的遥控器,这个遥控器可以调,可以操纵孩子的时间,她可以把时空倒转。她就干了一件事情,她把他儿子的时间倒转一天,倒转到儿子改试卷的那一天,让儿子重新来过这一天。这个儿子就发现第二天,怎么今天又是期末考试。他就想着我要和同学去效游,我还是去改一下试卷吧!他就又去改了一下试卷,结果他妈妈看你没有意识到错误,没有反省自己的问题,还是在犯老毛病。于是第三天继续把它调回去,第四天又调回去。这个儿子就被困在母亲设计的时间牢笼里面,不断的重复,不断地过同样的一天,听起来是不是很恐怖。


      后来这儿子发现不对劲,问妈妈怎么回事,他也看到妈妈手上那个遥控器。他跟妈妈说,妈妈能不能不要把我调回去了,每天过重复的一天,得多无聊、多单调,对吗?妈妈说你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就永远都过这一天吧!这儿子就有点崩溃了,他就说,我觉得你这样对我也不好。他就跟他母亲去反抗,但是反抗无效,无论他做什么,母亲都会把他重新调回去。这儿子后来受不了了,他选择自杀。自杀故事结束了吗?没有,更恐怖的又来了,这个母亲又把时间调回去了,让他孩子又重新活过来。这儿子重新自杀,母亲再调回去。儿子后来最后崩溃了,他说:“妈,你到底要让我死多少次?”发出这一个致命的呐喊之后,他就再也不去抵抗了,他妈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就完完全全按照他妈妈的要求来,因为他发现逃不掉。他不但挑不掉,死也死不掉。很可悲,很可怜。


       我觉得这记录片设计得很好,这遥控器未必存在,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在魔父母控制下的孩子,他每天是不是都在过着重复单调的一天?虽然那个日期可能每天都会改一下,但是每天行程的安排,一天到晚该做什么事情,是不是都被魔父母安排精准到分,而且每天都一样。对不对?这种遥控器其实它存在于每个魔父母的心中。他们心中都有个这样的遥控器,他把自己的孩子困在这个时空当中,不断地轮回,不断的重复。最终,孩子在这样魔父母的控制下,他就极度的抑郁和崩溃。我们继续解析一下魔父母,他会塑造什么样的信念。


四、魔父母在塑造怎样的信念?


       当魔父母随意惩罚孩子的时候,塑造什么信念?


      我随意可以惩罚孩子,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是神,我掌控一切,你必须听我的。他们冲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传递什么信念?他告诉孩子,我是规则,我的脾气就是规则。今天妈妈没有发脾气,你就知道今天你做的是对的。今天妈妈发脾气了,你就知道你做的是错的。但是规则本身到底是什么呢?不知道,就像我刚才说的,他到底是该活泼一点,还是该内向一点?不知道,完全取决于妈妈的心情。对吗?所以没有规则,我就是规则。他们在批评打击孩子的时候,传递的信念就是孩子你很差劲,你永远有不足,你按照我说的好好去训练。方方面面苛责孩子的时候,传递的信念就是你是不好的,至少没有我好,就算你考了100分你也依然不好。我们看到魔父母的家庭,就算孩子哪怕拿了双百分的试卷回家,他估计也很难得到父母的一个肯定或者一个笑脸。父母会告诉他,考了100分应该的啊!继续去做作业去吧!今天给你又报了个什么新班,赶紧去上。



      他们打压孩子的个性和想法的时候,传递的信念是什么呢?就是孩子你不需要思考和判断,服从就好了,把一个奴仆的信念通过各种机会、各种方式就传递给了他的孩子,这孩子的信念系统就这样被塑造出来了,所以他外在的行为表现就是:


第一, 他缺乏自信,唯唯诺诺。


     因为她在家里面只要是他自己的想法,他想按照他自己想法来,就会受到父母的打击。所以久而久之,他对自己的想法就是极其的不自信。一旦要让他提自己的想法,按照他自己想法来做的时候,他心里潜意识就开始恐惧,所以当他到了学校班级里面,老师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他们总是很缺乏底气,不敢表达他们的意见。


 第二, 他的特征就是强烈的压抑和自我的否定。


      因为他们一天到晚都在被父母挑剔指责,所以这种我不够好,我有问题,这种信念非常的强。他到了学校,老师告诉他你可以、你能行的时候,他不相信。对这种孩子,老师要花非常非常多的时间,要花很大的耐心一点点去陪他,才能让他一点点走出来。


     第三, 这种孩子他已经习惯了服从,所以他是没有理想、没有担当的。


       因为他不需要理想和担当,他只需要有他父母的理想,去实现父母的理想就够了。最终导致的就是压抑、抑郁或者自杀。乖一点的、性格弱一点的,他们就是彻底放弃自己,这一辈子都成为一个父母生活当中的傀儡。哪怕他长到了三四十岁,你也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要请父母来拿主意,他已经没有自己的脑子。


       个性稍微强一点的,进入青春期就开始对父母进行各种各样的反抗,有的反抗是激烈的,明面上的反抗,比如跟父母争吵、跟父母翻脸。有的反抗是消极的,就是他不敢跟父母翻脸,但是父母让他做什么事情,他背地里面不会好好去做。


      个性更强一点的,他就选择自杀了,像刚才那个纪录片小伟的那一种。中国很多学生因为学校学习问题,去跳楼自杀了的新闻报道。大多数,你去看他的父母,你就发现他父母的魔父母成份很重。


       好,那么大家看了这两个误区之后,如果让在神父母和魔父母两个中选一个,大家选择做哪一个?都不要做是吧?好,都不愿意做,这是内心真实的愿望。


      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我们更多在呈现哪一个?觉得自己生活当中,在呈现神父母的请举手!觉得自己生活当中呈现魔父母的请举手!好的,两个都有的请举手! 


        我觉得今天大家能够把手举起来就已经很有勇气了,代表你愿意接受自己过去的错误。错了我就改,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怕的就是,我错了,但是我为了捍卫我光辉的形象,我不承认是神父母或魔父母,当你拒绝去接受自己错误的时候,你的孩子接下去就继续跟着你倒霉了。大家愿意接受自己的错误,说明大家还是有做好父母的潜力的!


       好的,我也知道,其实大多数父母就在神和魔之间两极跳。一会儿做神,一会儿做魔,在切换角色上面,家长们是炉火纯青。


理想的父母:人父母


一、人父母有什么样的表现?


       我们要不要找第三种?第三种是人父母。我们是人,我们干嘛要冒充神!我们干嘛要去做魔呢,对不对?生而为人,那就好好的接受人的身份!这就是第一个。人父母把自己当人看,我不去扮演全能,无所不包的这个全能神;我也不做那个掌控一切真理的魔。我就是人,我是个普通人,我在学习怎么做父母,我在学习一点点提高。


      其次是把孩子当人,因为孩子他不是宠物,神父母就是把孩子当宠物,我把这个宠物好好的照顾起来,好好的养起来,孩子在他眼中就是一个宠物。孩子不是宠物,他也不是被我们随意支配的工具,不是用来实现我们人生理想的工具,魔父母就是把孩子当工具使。


      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未来他需要拥抱这个世界。


      有句话讲的挺好的,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要自我标榜:我们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饭还多。我比你早来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年,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我们应该换一种角度,孩子是那个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依然会在这个世界上拥抱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十年的人。有了这个心态,我们就知道,我们应该在我们还有机会的时候,尽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够顺利融入这个社会,能够去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这样一个合格的人。对吗?



       如果我们的能力强一点,我们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新教育非常强调这个孩子他是不是受人喜欢,山长对明慧的教育当中,以前明慧在学校上学,周末通电话,山长其实不太关心明慧这一周到底学了什么,做了哪些运动。山长主要问明慧一个问题:你这周有没有做哪些受小朋友喜欢的事情呢?你这周有没有收到小朋友对你表示不太接受,有点讨厌你的地方呢?山长他的通话就关注这个,明慧就会高兴地告诉他:“爸爸,我这一周替某某同学做了什么事情。在班级都出去的时候,我替班级打扫了卫生。虽然没有人安排,但是我自己看哪里不干净我就去打扫。老师同学们回来都觉得我挺棒的,都很喜欢我。”好的,明慧这么回答完之后,山长知道孩子在学校里面,这周她其实在做一个受人喜欢的事情,那么好的,他的这个通话就可以结束了。山长那时候跟明慧的通话时间很简短,没有张家长、李家短的。关注的是什么,关注的是最核心的,他永远告诉明慧,你要去做一个受人喜欢的人。那么这个信念传递出去,孩子她出去,她随时都在关注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讨人嫌、是不是受人喜欢。


      如果我能力弱一点,我没有办法把孩子培养成受社会喜欢的,那么最起码的底线也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不讨人嫌、不惹人厌的一个人。对不对?


二、在对待子女方面,要坚守三个重要的原则


     神父母培养出的孩子讨人嫌,魔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呢?惹人怜。人父母对待孩子则要坚守的三个原则:


第一,有爱,更有理性。


       对待孩子我们要坚守三个原则,第一个就是:我们可以像神父母一样有爱心,但这个爱心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用理性来包裹爱。


       父母对孩子有三育:生育、养育和教育。生育,在出生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做了。所以生育时间最短也最简单,这是生物本能。养育就是把孩子他的身体养大,育其身体。这个比生育要难一些。最难的就是教育。


       我们中国一直会讲这孩子有没有教养,就是他的家里面有没有给他养育和教育。我们发现中国大多数人的家庭只有生育,其次有养育,但是把他当猪养来一样的养育。对不对?在教养子女上面,父母要着重关注的点是怎么教养子女?我们可不可以给孩子爱呢?当然可以给孩子爱,他是我的骨肉,我当然可以爱他,但是我这个爱需要有理智的情来约束,否则这个爱就成了一种泛滥的爱,所以爱需要,理性也需要。教养需要把爱呈现出来,但是更要把理性给呈现出来。



      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读书的这样一个习惯。那么对于孩子,如果家长充满爱心、没有理性、没有规则约束,这时候他对孩子读书他会怎么做?他会每天充满爱心的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书籍,他所能看得到的、接触得到的各种各样的书籍,她都会买回来给孩子。这是没有理智,只有泛滥的爱。孩子能不能够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书买回来之后,孩子愿不愿意拿起来翻呢?大多是没有的,对不对?


      很多家长他买了书回去之后那书就再也没有翻过了,他也没有翻过,孩子也没翻过。如果用爱和理性一起来做,就培养读书这一点你可以怎么做呢?我们自己家是这么做的:主要是我的爱人侯老师,她带小的带的多一点。我看她在带孩子读书这一点上面,我能看到她对孩子的爱很深。因为她知道她不能陪孩子走一辈子,她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她不能在孩子身边一直照顾他,她也不能在孩子身边一直教导他。虽然她也是新教育老师,她也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是她不能够陪在孩子身边做一辈子的老师。我们能给孩子请一辈子的老师是什么呢?就是书籍!他以书为友,以书为师。这样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他依然有老师可以教他。对不对?侯老师她就会经常跟我讲这一点,她说我们要趁着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把书籍这个好老师、好朋友,让它陪在孩子身边,让他从小就知道身边有书籍陪伴他最安心。这是不是爱?  


       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觉得这绝对是爱。但是怎么去培养呢?我也在旁边观察,我看侯老师她带着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在孩子才两三岁的时候,她就带着孩子读。读了一、两次之后,其实孩子他本身是很好学的,特别是有妈妈带着他读,他很享受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因为妈妈陪着他,妈妈全然的和他待在一起。有些小孩子,不管妈妈做什么,他能够和妈妈在一起互动,她就很开心。对不对?小孩子你如果给她读书,他是很愿意接受的。


        读了几次之后,他对读书就已经有一个非常良好的体验,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约束了,要去培养他对读书发自内心的这种热爱。后来等他到四岁,我看侯老师的做法又不一样了。两三岁的时候,是她抱着孩子坐在自己的大腿上,给孩子翻页一点点读。到了现在四岁,顺序变了,钟明达他会拿着书说:“妈妈,我想读书。”侯老师说:“想读书可以呀!那你自己做好准备吧!”做好什么准备呢?就是让孩子他自己搬小板凳,放在桌子前面放好,自己选好书,拿一本书在那坐好。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他说:“妈妈,我准备好了,可以开始读书了。”好了,这时候侯老师看他做好了准备,就过去坐在旁边开始跟他读。读的过程当中,如果孩子他出现分心,想搞别的,比如说去拿一个旁边的玩具开始在玩、开始不认真的时候,侯老师就平静告诉他:“嗯,看样子好像你不太想读书啊!不太想读书没有关系,那妈妈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你自己玩玩具吧!”孩子一听,立马就把玩具放到一边去了。他说:“妈妈,我想要读书,不玩玩具了。”


       侯老师现在就给孩子树立这样的规则,就是你要读书,可以自己先做好准备,自己选好书,搬好板凳。不仅摆好自己的板凳,还要把妈妈的板凳给搬好。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如果你出现不专心,妈妈不会在旁边要求你继续去读,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你看这是不是给孩子一种读书的规则!


      我们爱孩子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是不是对孩子更好一些,对我们也更好一些。各位家长,如果你对孩子有爱心,可以,但是请用智慧的方式来表达,甚至很多时候,你应该收起你的爱心,用理性和规则把你的爱心给包裹起来,让孩子在你这里看到的就是规则。


       我儿子钟明达,他在侯老师身上,可能现在还感受不到,妈妈在阅读上面对他的爱。他可能感受到就是,在阅读上面我要遵守很多规则。但是没有关系,他习惯这样的规则。当他大了,他成为一个懂事的人的时候,他自己知道原来妈妈以前那么用心良苦。妈妈是爱我的。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就是当你把爱心收起来,你用理性和规则来包装起来去给到孩子的时候,孩子他不会怨你的,他以后依然会感激你、依然会爱你。


        但是相反,你迫不及待的想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爱,不管什么方式,给孩子无尽的爱的时候,你反倒失去了孩子的爱。你会发现,你这样越爱孩子,越给他泛滥的爱。孩子好像越不把你当回事儿,对吗?所以这种阴阳互动我们家长随时需要去注意:我们爱孩子,但是用规则和理性去爱。


第二,做好一家之长,家庭的高山


      家长他就是一家之长的意思。这个家里面谁说了算,由家长说了算,所以神父母在这一点就颠倒了次序。作为长要有长的威严和尊严。


      如果家里面家长能够扮演好这个长,孩子他作为后来者、他作为新生命,他不太懂这些东西,他就好好地跟随家长,去学习了解这个世界。他理所应当就是一个跟随家长,配合的一个角色。如果家长和孩子这种次序是长幼有序的,没有颠倒的,那么这个孩子基本上大概率他的家教是不会有错的。你严厉一点,你都没有关系,你的次序正确了,孩子他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


       那么你要做家长,不是说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你得展现出你的家长的高度。有尊严,有这个意识的家长,他会去注意在孩子面前树立这种家长的高度,夫妻之间,他会彼此相互的去抬举对方,树立起爸爸或者妈妈在孩子心目当中的高度。这样孩子他就知道:哦!爸爸好厉害,妈妈也很厉害,我要好好向爸爸妈妈学习。这个建立起来之后,你没有打压孩子,其实你给了孩子一个成长的方向,那么孩子当他尝试翻越你这座高山的时候,他就在不断地提高。山长对小明慧,他就永远都在不停的给孩子树立高山。他让小明慧看到,爸爸今天做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帮助了多少人。这样小明慧她就得到一个概念,爸爸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可以给很多人讲课,可以教很多人智慧,我也好喜欢、好希望能够以后像爸爸一样。


      山长也会告诉明慧,刘老师今天又帮助了多少人做疗愈,解决了多少人的病痛或者家庭困难。那么明慧她心里面也就得到一个信念,妈妈也好厉害。现在明慧的信念是什么,问明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她说我要做爸爸加妈妈那么厉害的人。你看她心目当中是不是就把自己的爸爸妈妈当做高山,她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比这座高山更高,这就是给了她一个非常长远的一个灯塔指向,对不对?

但如果家长是一个小土丘,没有什么高度,轻易的就被孩子踏在脚下,那么孩子的成长空间就很小。


       当然高度和威严不是装出来的,我们上午也说了,他是自我训练出来的。所以你要想办法,你希望某一方面孩子能够做到,你自己先想办法做到,就算做不到,你至少态度上面也要展现出来。你希望孩子突破舒适区,希望他去训练自己,那么家长需要去问一下,我有没有突破舒适区?我有没有去训练自己?我希望孩子在班上是一个能够有担当,有责任的领袖。那么我自己在工作当中,我有没有展现这种担当和领袖出来?如果没有,我们以此来要求孩子,对孩子来说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当然,如果家长实在没有尊严,态度上也做不到,能力上也做不到,这时候还有最后一招,就是请一个老师过来。让这个老师做他心目当中的高山。


       新教育有很多家长,这点我觉得还是做得挺好的。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局限,没办法给孩子更好的指引,所以想尽办法让孩子认识山长,了解山长的高度。新教育的孩子,他们都以山长为偶像。我看以前我带的班上的孩子也是这样,他们会把自己的电脑桌面设置为山长的图像。这就说明他们父母虽然没有成为高山,但是至少他们父母给了他们孩子指了一个高山可以借鉴,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对照山长,也会成长的不错。


       其实中国古代都懂这一点的。以前中国古代的大户人家,他一旦发现自己搞不定自己的孩子,他立马就会请比较厉害的先生过来,把他请到家里面来,所以中国古代的家教就是这个意思。


      像清朝的名将年羹尧,他就做这样的事情。名将啊,带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多有威严,但是他可能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上面有点没辙。他也是请先生到家里来,在请先生到家里来的那一天,他专门让孩子目睹全程。整个家族,内内外外,所有的人都像操办一件大事一样,穿的非常整洁,整个庭院打扫的非常干净,非常有仪式地把先生请到家里,请先生上坐,后面摆着天地君亲师,年羹尧这个大将军恭恭敬敬的给这个先生端茶,请先生喝茶。整个这一幕都让孩子看在眼里。他在干嘛?他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形象,告诉孩子爸爸我是很厉害,但是这个先生比爸爸更厉害,所以爸爸得恭恭敬敬地对这位先生。这是不是也是给孩子心目当中树立了先生的这座高山的形象。由于父母做好了这个工作,那么接下来先生教这个孩子就很好教了,他就愿意去服这个先生。


      这里就不得不说我们一些家长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了,家长把孩子送进了新教育之后,意识到孩子身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啊!请你帮忙调整这个孩子吧!罚他跑半马也好,罚他饿饭也好,罚他做劳动也好,老师怎么安排都可以,我们家长全方位支持。”这句话表态表得特别好,对不对?但是其实仔细琢磨一下,其实有问题的。什么问题?对,他其实是希望老师来做这个坏人,希望自己继续保持那个好妈妈、好爸爸的形象,那个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形象。因为让他来罚他的孩子去做这些运动,他可能不忍心。我的儿呀!我怎么能忍心让你受这样苦呢?所以干脆眼不见为净,让学校老师去调整你去吧!


      有句话叫做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满天飞。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鸡是自己家里的鸡,我要去打这个鸡,这个鸡它是不是就在鸡笼里面到处团团转,跑不了。但如果是个野鸡,我要去打它呢?它是不是立马就飞走了。意思就是说如果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你怎么收拾他,他都不至于跑掉。对吗?


       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比如说让老师来收拾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是不是第一时间就对这个老师有一个不良的印象。这老师是个坏人,我爸妈一直对我都是非常好、百依百顺的,但我一来到这个学校,这个老师就 开始整我,所以这个老师是坏人,他就要逃离这个老师,逃离这个学校。是不是?家长本意是希望老师来立威,但是因为背后这个原则错了,他本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高山,让孩子可以好好跟老师学的。但错误的操作就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这种不良印象,孩子就不愿意跟老师学了。


      在做好人和坏人这一点上,家长一定要明晰。这一点我也跟大家明晰一下,就是因为大家看到上面这一条,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哎呀!我没本事了,我承认我没本事,赶紧找个学校、找个老师帮我去收拾孩子去吧!这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一个误区。你可以找一个学校、找一个老师作为孩子的高山,让孩子去模仿,但是收拾孩子的事情不能让老师来做。你看年羹尧都知道他要恭恭敬敬地去给先生奉茶,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在孩子心目当中,这老师是很厉害、很好的这样一个形象,这是关键。那么你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一样,告诉孩子把你送到这个老师这里,这个老师他的高度、他的威严,你可以帮他塑造出来,但是要惩罚孩子,要收拾孩子的事情,必须要家长自己来做。


       我们自己的孩子当时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学堂里面有跑步学堂,他以前跟着我们早上也会跑步,后来跑步学堂的孩子过来了,我们就让他跟着跑步学堂的孩子一起跑。结果他就不愿意好好跑了,那怎么办?我们能跟老师说:“老师,你就像对待跑步学堂一样,去要求他就行。”能不能说呢?不能说,因为一旦这么说,我们前期跟他说的跑步学堂的老师多么厉害、多么好,这样的形象就立马被破掉了,在他的感受当中跑步学堂就是体验很不好的。我们当时做法很简单,你不愿意好好的跟着跑步学堂的老师一起跑3km,对吧?好的,没问题,那么过来跟着妈妈跑。妈妈更喜欢锻炼一些,妈妈也有时间,妈妈每一次早上跑5km,所以你就跟着妈妈跑5km。跑了一次之后,第二天再问他,你今天早上要跟跑步学堂一起跑还是跟妈妈一起跑?他说我要跟跑步学堂一起跑。因为他跟跑步学堂只要跑3km。 


       也就是说这个好人坏人的角色,谁来收拾孩子?谁给孩子不好的体验?谁来折腾孩子?都得让家长来做。我那样做的时候,我虽然折腾了孩子,但是我也没有扮演一个魔的角色。我没有控制孩子你必须要怎么样,你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来,我就语言暴力,身体暴力来伺候你。没有,我只跟他讲规则。我就告诉了他,在妈妈这里的规则就是5km,在跑步学堂那里是3km。让他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它自己就会做选择了。他一旦做了选择之后,他就知道他要为他的选择去承担后果。这个时候你就教了他理性、教了他责任,同时还把老师的这个好感给他建立出来。他就觉得他跟老师跑的时候他觉得老师真好,只要跑3km。所以找老师,让老师做好人,成为孩子的高山,坏人得自己来做,这是家长们一定要意识到的一点误区。


       山长以前也讲过,怎么让孩子喜欢学堂?就是要让家庭像地狱一样。只要你把家庭弄得像地狱一样,那么孩子在学堂才会觉得像在天堂一样,因为好坏是对比出来的。


       山长以前对静慧就是这样,每次到了放假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欢呼雀跃,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过幸福开心的日子了,但是静慧觉得好倒霉,又到放假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一到放假,山长就会在家里面给她安排比学校多的多的各种任务,运动数量更多,做家务要求更多,还得进行各种各样的写文章、各种各样的训练。她在家里面感觉没有在学堂里面那么舒服自在,而且在家里面还会随时被山上指出问题,反正体验不太好。她每次还没开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倒数着时间,盼着什么时候能够回学堂了。这个时候你看根本就不需要去引导她,学堂有多么多么好,老师多么厉害,我通过把家庭营造的体验差一点,让她在家里面多吃点苦,他的心自动就已经向着学堂去了,她的心早就已经奔向学堂。


      这就是把家里面弄得像地狱,孩子在学堂就像天堂一样,它背后就是这个原理。但是反过来,如果把学堂弄得像地狱一样呢?新教育就不要办了,新教育就跨了,一个个学堂人到跑光了。对不对?因为孩子在学堂里面感觉像地狱一样,回到家里面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伺候,他觉得是在天堂一样。孩子干嘛要背起书包,远赴千里去求学?所以好人和坏人,家长们要敢于去做坏人,勇于去做坏人。当你认识到背后这个原理的时候,你会发现坏人其实他未必是坏人,他只是披着坏人的那个外貌的一个爱孩子的好父母。


第三,良好的夫妻关系和次序,是教养孩子的地基


      也就是说夫妻同心,这一点我就不多讲了,明天姚老师的分享会专门讲这个主题。


三、智慧的家长是让孩子不需要自己的家长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李嘉诚的一个教子之道。李嘉诚就是一个人父母的典范。他有两个儿子,他是怎么培养他的儿子的?


第一,他给儿子足够多的磨练的机会。


       他在香港,他的儿子上的是那个私立学校,家庭条件都是比较好的。每次放学的时候,家长都会来学校接孩子。每次放学的时间,学校外面都停满各种各样的豪车。李嘉诚很少开自己的私家车去接孩子,他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带着孩子去坐公交、坐地铁、坐电车。有一次孩子在公交车上就问:“爸爸,我们家真的很有钱吗?他们都说你是首富,我怎么没感觉到呢?为什么别的家里面都有这么好的车来接他们,我们每次都要坐公交车呢?我们家是没有钱来买这个车吗?”李嘉诚说:“其实不是的,坐私家车虽然是挺方便的,但是你坐在那个私家车里面,你就只能够接触到爸爸,你在家里面也可以和爸爸待在一起。现在既然我们在外面,我们坐公交车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群,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李嘉诚就是刻意用这一个上下学,坐公共交通这样一个方式来帮助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就比那些用私家车去接送孩子的父母要智慧多了。用私家车去接送孩子的父母,他是不是在用他自己的私家车给孩子塑造了一个虚假的世界。他营造出来一个童话世界,孩子坐在自己的车里面很舒服,也不用在人群当中去接受这种拥挤,但同时孩子也没有机会去接触真实的人,接触各行各业不同的人群。他以为这个社会上都是像爸爸妈妈这样生活过的很好的人,他没有机会去体验到这种真实。李嘉诚他在这一点上就做出来了。


      大家觉得这一点操作起来有难度吗?如果跟孩子讲一堂课,可能大家有难度。因为没有从事过这份职业,但是带着孩子挤个公交车,这个对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难度吧?我们都可以做,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去做?


       这就不是我们做不到了,而是我们的心没到。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给孩子怎么样的教育。我们还是本能的希望给孩子更多一点的照顾和舒服。我相信在座的应该都有自己的车,平时你让孩子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应该90%以上的情况是开自己车去送孩子去的。我们为什么没有动过一个让他做公交的念头呢?难道李嘉诚没有私家车吗?


      大家可能会说工作太忙了,抽不出时间。我觉得再忙也不会有李嘉诚忙吧!李嘉诚如果他没有这种心,他很忙,他完全可以派出他的专职司机接送孩子,但他没有。这只能说明一点,就是我们平时做家长的时候,没有把这个理念真正地认识清楚,所以我们没有去把它做出来。


       山长答疑的时候,一位家长在问:“为什么知道很多概念,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做出来?”山长的回答就直指要害,没有做出来就说明不是真的知道这个概念,你没有真正理解,没有行出来就不是真知。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不在身边,平时都在学校,所以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孩子总有回家的时候吧!那么假期的时候你有没有动过这样念头,带他去挤一下公交车,去接触一下社会不同的人群呢?可能也没有。


      家长会说在假期孩子有学校安排老师给他们上课,他们一天到晚都挺忙的,班级的活动都挺多的,所以没时间去安排。你看这些都是家长给自己找的一个一个的理由。你真的要去做,你绝对有时间去带着孩子去体验一下真实的社会。挤一下公交车是绝对有时间的,绝对是可以操作出来的。


       我们新教育有一位家长做出这方面的示范。我看到也是很佩服的,好像就是佛山的一位家长。他的孩子要去上学,他带着孩子、陪着孩子从佛山徒步到江苏。走了上千公里,父亲和孩子一步一步把这个路给走出来。我觉得这个家长,他在看李嘉诚这一点的时候,他的体会就会比我们更加的深。因为他做过了,他发现这过程当中,只要我想去做,陪着孩子走路,其实难度也没那么大,关键是有没有这个心。所以各位家长,当你们在思考为什么学了很多很多道理,却依然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要往这个心上去找。我没有真正的去理解这个理念,我不愿意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我更愿意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大家都期待做人父母,其实很多的时候只要你稍微不觉知,你只要按照惯性去走,你就又在扮演神父母了。


         好了,上篇我们暂时就到这里,我们休息会,下篇再继续。



学生分享
在和中,遇见优秀的自己 ︳明志班:分享自己,激励他人
体验式教育:如何在实践中成长经营者意识
美食跳坑记|期末演讲系列之三
一个不爱笑的垫底生的转变|期末演讲系列之二
一年的脱变|期末演讲系列之一
我们是如何在一个月内全班突破半马
小活动,大收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