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避免成为新教育的“画皮”

戳上面蓝字“和中家馆”关注我们哦!

看了很多的博文,听了很多的讲座,道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有没有真正的“修之于身”呢?


在今日学堂跟随老师学习了一个学期,姚老师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里,姚老师带大家深入到新教育的皮相之下,三维立体地透视新教育的肉、骨还有隐藏其中的“魂”,避免我们成为新教育的“画皮”。



缘起:为什么说“画皮”?



疫情期间,与“神兽”的各种斗智斗勇让家长身心俱疲,最近一位新教育家长在家调整孩子的成功故事令到很多家长耳目一振,又重新燃起战斗的勇气和信心,下定决心对家里的“神兽”做一番调整。


可是效果如何呢?


是一时情绪冲动之下的决定还是有明确目标、有预备方案、有“预谋”的行动计划?


我知道有家长一开始雄心万丈,结果出师就不捷,孩子在父母与他谈话时一切都答应的好好的,可一正式开始就坚决拒绝,并公然和父母叫板,令到父母一筹莫展。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落到自己身上效果就截然相反?


为什么我们学了这么多新教育理论和知识,看了这么多调整案例和方案,可是一出手就不对,一执行就步履维艰?


我们可能的确学了很多东西,道理一讲一串,理论似乎融会贯通,甚至给别人讲新教育时头头是道。


我们好像看清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事实,尤其对于孩子或别人家的问题火眼金睛。


我们往往很满足于自己拥有的这层皮相,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审视自己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有没有真的成为新教育呢?未为可知。


这就好像给自己披了一件新教育的外衣或者说“画皮”,可惜这层护身符并不能保证我们在教育之路上披荆斩棘,反而可能成为我们的障碍,认为自己已经很懂,结果却往往被现实啪啪打脸。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就是试图带大家深入到新教育的皮相之下,三维立体来透视新教育的肉、骨,还有隐藏其中的“魂”,避免我们成为新教育的“画皮”。


为什么会有这个分享?缘起于去年7月。当时我有幸进入今日学堂夏令营进行观摩学习了两个月,后面更加幸运地被选拔跟随清一塾跟班学习一个学期。


当时,我心里一直带着一个深深的疑问:为什么今日学堂(文中“今日学堂”均包括国际今日、清一塾和三语高中,后文不再特别说明)的老师都这么厉害?


他们究竟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我想搞清楚这个秘密。


对我来说,山长太厉害了,差距太远了,但清一塾的老师我能有机会与他们朝夕相处,他们是人,我也是人。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情呢?


我是否可以学到这个秘密呢?


还是从“画皮”开始说起吧。


首先,“画皮”这个说法,是想提起大家对这个分享更好地关注和理解,帮助我们把对新教育的理解串起来。


“画皮”在这里就是指蛊惑我们的外相的意思,没有任何其他意思。




新教育的皮是什么?


先说皮,皮是指最外层、最外在的东西。那么,究竟什么是新教育的皮呢?


它是指新教育的呈现,是文字、是声音、是画面、是人、是实物,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比如我们在新教育当中,可以看到的各种教育理念和案例、调整方案、课程教案、各种新教育的术语说法,当然还包括各种分享成果、课堂展示、实实在在的新教育学堂等等,这些,都是新教育的外在呈现,可以说是新教育的“皮”。


当初打动我们的,吸引我们而来的,都是因为有这各种的呈现,如果没有这些显现的东西,我们抓不到、摸不着新教育。


就好像如果新教育只是存在于智者的脑中,我们永远无法跟随和学习。


那么这个皮究竟重不重要?其实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非常重要的原因仅仅就在于“皮”几乎是我们唯一能够抓得到的东西。


对于我们唯一能抓取的东西,我们当然非常地在乎。


它在那里,激起了我们对新教育的向往,也激起了我们对于孩子教育的无限幻想,似乎只要牢牢抓住它,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一切都将无限美好。


外显有错吗?当然没有错。


事实上,蛊惑我们的不是这个外显,而是那颗看待它的心


比如我们听到这位老师分享学生的巨大提升,或者那个家长分享自己孩子的神奇转变,心里就会特别想要自己的孩子也这样,会非常着急,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到新教育学堂,孩子就会自动变成这样,或者认为对孩子提出达到这样的状态要求理所当然。


而对于孩子的这些变化究竟是怎么来的?孩子与案主有什么相似或不同?自己作为家长又在什么位置?认知还有什么差距……可能都缺乏理性清醒的思考。


又比如,新教育提倡责任、荣誉、目标感…,这些词语我们耳熟能详,但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不理解,对孩子说这些大词就空洞,就是说教,帮不到孩子,反而还让孩子学会不踏实。


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词语究竟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在日常行为当中又会有怎样的体现,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去引导孩子、落实到实际中呢?


皮只是外在的东西理念讲得深刻,但是就算我们怎么抓,最多只能到抓到“术”。


山长经常说,家长们在新教育里面泡了几年,从皮上看也好歹泡出了些样子。言下之意也就是说我们也只是有些皮相而已,但是对新教育的内在、真正的精髓,新教育的神究竟是什么,我们未必真的了解。




新教育的肉是什么?


皮下是什么?是肉。肉在皮下,不太容易看得见,但还能摸得着。对于新教育的肉,我的理解就是它不能直接学到,是要靠我们的思维延伸出来的。也就是说,新教育的肉,是思维,而思维需要通过思考这个动作来实现。


我们如果只是模仿表面的东西,模仿各种方法、说法,而不用脑子思考,缺乏独立思考,那么对这件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并不清楚,换件事情就做不出来了。


如何思考呢?通过学习和做事两个方面。


学习时就要想想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做,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是怎样实践出来的,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做事时也是一样,围绕着目的想,想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才能最好地达成目标。多想为什么,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


凡事多思考对方或者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怎么样做得最好、更好。一旦我们养成了这个思考的习惯,就会开始尝到思考的甜头。


建议大家可以就这方面多看看朱云龙老师关于思维的系列文章,将抽象的思维讲得深入浅出,非常适合我们系统学习。



新教育的骨是什么?


肉下面就是骨,有了骨架就可以立起来了。骨,它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背后的目的,以及事情的基本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紧紧围绕目标,我们就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就自发有了创新。


就好像我们有了骨,有了骨髓,我们就有了造血的功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去创造新的方式方法。




新教育的魂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有了皮、肉、骨,一个人型就出来了。但是画皮要变成一个人,最后还需要什么?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的《画皮》的电影,脑子里还有这个印象。画皮要变成一个人,最后还需要的是一口气。


为什么吹一口气,那个人就好像活过来一样呢?那口气是什么?是魂、是神。


我们要避免成为新教育的“画皮”,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新教育的“魂”。


新教育的魂怎么学呢?皮这个外相,我们可以去模仿它,可以依葫芦画瓢。肉和骨,我们可以思考,无论纵向剖析、平面梳理还是空间转换多角度去思考,似乎尚且有模可依。


魂呢,看不见、摸不着,也许根本连觉察都没有。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如何学呢?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感受、共振。


我在清一塾带突破班学习期间,有位老师告诉我,山长曾经说她太小女人了。当时这位老师颇有点纳闷:自己一直挺强势、挺大女人的,为什么山长会说自己太小女人呢?


这位老师说的时候已经非常坦然,我感受到她已经完全懂了山长为什么说她小女人,了悟到山长这句话背后的良苦用心,而且她也已经知道如何改进自己这个部分。


这件事虽小但对我挺震撼的。


一是山长的洞察力太强,我一直没能完全明确为什么山长这么说。


第二则是这位老师给我的震撼。虽然她并没有说自己究竟领悟到什么,但从她短短的分享中,我猜想她一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不断用心思考山长的这句话,不断自问和检视,才会有后面的豁然开朗和自我改变。


这个过程就是在主动感受、主动和山长产生强烈共振。这样的提升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反复回味,一生受用。


如果我们不主动共振、反复思考,再好的金玉良言也没用。


山长经常说,我们学习他的东西,绝不能傻傻地仅仅是听老师嘴巴上讲的道理,或者记下老师讲的话,而是要去用心感受和共振,要有意识地共振。也就是说,我们听山长说话,看山长博文,或者向人学习时,不仅仅是听和看,更重要的是用心感受和共振。


如何能达到最好的共振?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有意识地去要求和培养自己。


1.要有强烈的目标感,要有意识地去共振。


比如,我能够有机会去渴望已久的今日学堂学习,这个时候就会有强烈的目标感,想要让自己全身心地泡在里面,让自己有意识去学习,与今日学堂的老师共振。


2.空,主动放下自己。敬畏之心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去与高能量共振。


在清一塾学习期间,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充满了学习成长的激情和乐趣,但偶尔也会有困惑、困顿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有累的感觉。


这个时候我就会问自己,第一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我来是向今日学堂老师学习的。第二究竟谁厉害?是今日学堂的老师厉害还是我厉害?当然是今日学堂的老师厉害。


当我问了自己这两个问题后,心里就特别清晰了,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了。


心理顺了,困顿的感觉就消失了,又重新全身心投入到其中。


3.前面的基础➕全身心的感受与浸泡。


前几年我参加NLP顶级大师罗伯特 迪尔茨的课程,在我旁边坐了一位女企业家。她来自北京,我们接触虽然不多,但从平时沟通观察来看,这位女企业家口才很好,为人豪爽大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企业家。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大师在台上讲话的时候,这位女企业家总是背挺得直直的,微扬着头,脸上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眼光是虚的但又一直跟随着老师在转。


当时我看了她一眼,感觉她好像并非在专注地听老师讲的具体内容,而是沉浸在某种感受当中。


这位女企业家感受力很强,她可能意识到我注意到她,就主动跟我说:其实我已经听过大师所有的课程了,他这个课程我都已经听过好几遍。


我很疑惑。她又主动解释说:其实我就是想学老师谦虚的特点,我不知道为什么像他这么厉害的人,但是同时还可以做到这么地谦逊。


听了她的解释,我恍然大悟,这个女企业家是那种风风火火的人,她的性格应该也很强势,她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个性,想改进,于是主动向这位与自己个性截然不同的大师学习。


从她的眼神看得出来,其实大师在讲的话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全身心感受大师的风范和状态。


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每个微笑,他的每句话,他最微小的面部表情,每次和学员对话时谦逊的表达后面的思维模式……她完完全全地让自己浸泡在其中。


这就是优秀的人的学习方式。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去学习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魂”呢?


第二个途径,就是用心做事,做到极致。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因为只有做到极致才会自动长出意想不到的最美的雪莲花。


唯有做到极致才能看到的雪莲花是什么样子呢?


1.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我们会产生真实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会有心流体验的奖赏。


2.在我们的意识层面会自然地出现一种“悟”,它胜过千言万语,远远高于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会直接内化成我们自己的品质、特质。


3.做到极致是普通人能够去超越平凡的唯一途径


乔布斯认为,一件事情,要么是完美的,要么就是垃圾,此外没有什么中间状态,就像电脑程序的1或者0的选择。


平庸还是不平庸,我们只能选择成为其一。


如何变得不平庸,就是将哪怕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做到极致,就成了不平庸。


4.当我们做到极致时,除了取得超越平凡的成绩,更可能会有上天的额外奖励。


就好像《海洋奇缘》中的莫阿娜,当她为了去取得海洋之心,去做到极致拼尽全力的时候,得到女神的额外眷顾与奖励。


当然,对于是否有上天的额外奖赏我们不用期待。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将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收获到的雪莲花真的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这也是很多卓越的人,他们能够持续保持进取,并且不断更加优秀,是因为他们真的是有这么多美好的收获。


我们真的需要反复问自己:我的人生有没有做到极致,有没有过一个最有意义的人生?



我在跟随清一塾实习教学期间,深刻感受到老师们追求极致的精神。


突破班以表演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国际今日和清一塾通过相互PK的方式来帮助彼此更快的进步。


我在清一塾主要是跟随陈静老师学习,过程中,陈静老师倾尽全力、围绕着教学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给我留下强烈的印象。


陈老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可以这么说,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想着学生的事情,怎样让学生的状态更好,目前孩子们表演的情况如何,怎样把表演提升得更好,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老师的大脑一直不停高速运转,不断的自我评估、找漏洞和改进。


老师的全部心思就是这样全部扑在学生身上,一直持续到晚上睡觉时,还在反复进行这样的思考。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陈老师还不断大胆创新。比如在《公主和青蛙》电影表演中有大量的歌唱,而孩子们一唱歌就容易跑调走音,声音也拉不起来。


老师们虽然没有经过声乐训练,但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常识,用心观察和琢磨,快速抓到关键点。


繁忙的一天工作结束后,夜深人静时老师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黑客式学习,快速将自己进阶成准专业人士,然后迅速实践,隔三差五地采用各种活泼有趣的形式帮助孩子改善,包括开嗓发声训练、腹式呼吸、吹气球锻炼肺活量、歌曲赏析、隔空喊话、多听多练等等,这些创新的练习方式有效帮助孩子解决唱歌问题。


不仅唱歌,还有表演,老师都自创了很多学习方法和流程,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琢磨改进,不断优化,力求完美。


有一次,一个孩子正在背诵表演台词,突然间陈老师走过去大声对孩子说:放下台词本,和你说了多少次,不要看台词本!


这个孩子当时正拿着台词本在背诵,看老师说自己,于是讪讪放下,坐到电脑旁戴起耳机开始边听边背。


孩子正在背诵,陈老师突然如此严肃地打断孩子,还不准孩子用台词本,这样做是不是颇有些奇怪和突兀呢?


不了解的人可能不太明白。


表演作为体验式学习,就是充分打开我们的五官,把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还有身体的感受各个方面与英语紧密挂钩,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培养英语语感甚至于英语思维,做到脱口而出。


背诵最忌讳死记硬背,为什么新教育孩子能够将100多分钟、两三万单词量的电影台词随时惟妙惟肖脱口而出?


就是因为他们充分调动了内耳、内眼、大脑里形成内在声音、画面、场景乃至内在感受,这绝对不是靠左脑通过逻辑能够完成的工作量。


这个孩子原来上过很长时间读经学堂,习惯于死记硬背。我记得他刚进清一塾的时候,英语背诵非常糟糕,磕磕绊绊错误百出,后面我负责其他组别的英语,隔了一段时间再来检查他时,发现他已经能够非常开心流畅地将10分钟的台词带有感情地背诵出来。显然,他开动了右脑来一起完成这个工作。


但是,尽管如此,孩子的习性在那里,习惯于看着文字读,虽然这种学习方式效率低下,并且过于枯燥,已经让这个孩子对学习有畏难心和恐惧心,但是惯性的力量如此强大,孩子有机会就忍不住拿着台词,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来一段。


事后我问陈老师怎么会想到打断他,陈老师显然没有想到我就这件小事问她,对她而言这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反应吧。对这个提问,她认真想了好一会儿,回答了一句:我就是特别想帮这个孩子。


陈老师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为什么?从这个回答中我强烈感受到老师抱持着的初心——全心全意帮助学生。


虽然其他人大概也知道表演式学习的原理,但未必会有陈老师的这份执着和敏感,未必会在孩子正背诵时断然要求他不可以看台词本。


陈老师能跳出常规,是因为她特别地关心这些孩子,进而高度敏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知道他们需要特别改进的点在哪里。


她知道如果孩子只采用看文字的输入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特别容易错漏,即使强记出来,也会由于过程中会不由自主采取中文思维翻译,非常不利于后面的发展。陈老师看到了这一点,特别想去帮孩子改变这个习惯,为此,陈老师已经讲过提醒过,看到孩子的惯性如此之重,不由得来一记“当头棒喝”。


这就是秉承初心,把事情做到极致。


“魂”的部分,不可教、不可学,只能通过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实践,去修。




从皮到魂!


山长给我们的示范,我们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于是山长教我们思维,希望我们具备自己长出肉和骨的能力。为了让我们学到最精髓的东西,山长的示范也好,讲的思维也好,永远围绕着一个永恒的主题——把抽象的魂或神具像化,也就是“人性”


当我把新教育的皮、肉、骨和魂这样理解下来,再看山长做的事情,又一次深深叹服:山长一直在竭尽全力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我们。


学外在的形式,充其量是一个执行者。


学到肉和骨,具备更高级的解决问题能力,只是一个高级执行者。


而只有学到魂或神的层级,才是一名真正的创造者。


即使一名新教育的学生,他经过长期训练之后,可能具备了高级执行者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但并不代表他能真正拥有新教育的精髓。因为,最高级的训练可能也只能止步于“骨”的层面了。


能否成为创造者,能否学到新教育的精髓,只能靠每个学生自己了。


新教育最有价值的部分绝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理论方法,而是在冰山之下。


可惜,我们太依赖自己的感觉,太需要能看到摸着,只相信自己能感知的部分,并且一厢情愿地认为学习新教育照猫画虎就可以了。


可惜,画了皮还是没用,换一件事情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疲于应付。


要避免成为新教育的“画皮”,我们首先就要看到新教育的全貌,知道我们的学习重点落在了哪个层面。从皮到魂,一步都不能少。


以上关于皮、肉、骨、魂的说法,其实也是“强为之说”,不及原来面目的千分之一,还请大家指正。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姚力方老师文章选集




咨询QQ:191078163
咨询微信号:18620140062
和中家馆,用心做教育的地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