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构建与孩子的成长型关系(上)

戳上面的蓝字“和中家馆”关注我们哦!


今天我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个就是对成长型关系的定义。第二大部分是从学堂的角度来分析构建成长型关系。第三大部分从家庭的角度来分析家长如何与孩子构建成长性关系。


 

定义成长型关系


首先定义成长型关系是什么。


所谓成长型关系,就是指能够帮助孩子的心智和情绪健康发展的关系。我相信大家看到这个定义,就会发现它清晰地将成长指向孩子的内在,包括心智和情绪,而不是在于孩子的才能、素质或知识。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一名智慧的父母,一定会将关注的眼光,从孩子的外在表现和成果,转移到孩子的内在心智和情绪的健康发展上。




从学堂的角度看成长型关系



今天的分享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家长来到家馆,推开老师办公室的门,与老师们坐在一起,进入到老师的工作会议中,让家长清晰看到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如何思考孩子问题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背后的操作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要与家长达成有效的沟通,作为老师需要牢牢把握一个最高原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希望支持到孩子的成长。


只要也唯有牢牢抓住这一点,那么也许有误会也好,或是有担心也好,或者有顾虑也好,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这个强大的目标下放下,用真诚开放的心态沟通,时刻让家长们感受到,不是学堂在给家长提要求讲条件,而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以更好。


当我们抱着这样的心态以及付出最大的努力去做的时候,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尊重。


家馆与家长沟通会采用提前预约电话会议的形式。那么为什么会用这样的一种形式呢?


首先,事实证明,当我们进行正式的电话预约的时候,更能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有不少家长后来都告诉我说,接到老师的预约信息,他们都会提早进行等待,心里还颇有点紧张,说明家长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


从另外一面来说,其实我们老师也非常重视与家长的电话会议。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整理回顾孩子的问题及现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前思考好与家长沟通的思路。


第二个好处的就是通过预约,让父母双方家长共同参与探讨,比较容易达成父母的一致。


有一位家长曾经发过这样的感慨:双剑合璧,所向披靡。这里其实不光是双剑,是所有力量的合一,共同来推举孩子的成长。


第三个好处就是当父母双方共同进行电话会议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发现孩子问题背后父母的原因。


成年人有伪装性,家长平时与老师一对一沟通只是单一视角,而如果父母双方同时在场,会多一个对他(她)最了解的人的视角,这有利于老师发现家长的盲点。



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用家长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清晰地告知家长孩子目前的状态和卡点。


孩子在学堂当中,目前影响到他前进的卡点,老师是能够清楚地看到,但是父母未必了解,我们必须非常清晰地传递给家长:孩子现在的具体是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影响了他什么样的进步?是如何影响的?


第二步邀请家长说一说对于孩子这个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会需要这个环节呢?老师知道了家长的想法和思路,就可以知道家长对这个问题的意识去到哪里,甚至可能直接找到问题的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如果是家长缺乏思考,而只是单纯的去听老师去讲,很容易只是照章办事,但由于不是自己的,也无法真正帮到孩子。


第三步就是老师对于家长的想法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家长同样需要鼓励和肯定。作为新教育家长,往往自己也有很多突破,突破到新的领域,他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做的合不合适,对不对,我能够感受到家长在内心深处希望能够得到鼓励和肯定。


比如在学期初的时候,有一位爸爸,他跟我聊了很长时间,我听到了他发自肺腑对自己成长的喜悦和感动,以及对于孩子成长的成就感。


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所做的就很简单,只是真的分享他这种美好的感受。


最后才是给家长的合理建议。当前面的步骤做好、做足了后,这些建议才能够自然而然地流进家长的心里。



我来为大家讲几个案例,也是家长在教育当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1 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太清晰,不了解孩子究竟有什么问题,或者对问题没什么意识。


小A是这个学期刚到我们学堂的,一来我们就发现这个孩子平时走路总是弯腰驼背,脸色不太好,精神状态也非常不好,看起来比较苦,好像中年妇女的感觉,孩子才13岁。


孩子首当其冲需要去改变她的精神面貌,老师很快与家长进行了一个电话会议。在跟家长沟通中发现,家长一直都知道孩子看起来不太好,但是她只是简单地归结为孩子身体不好,并没有对此进行任何处理,也并不重视。这就是家长对此一直以来的一个看法。


当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引起了她对孩子身体精神状态的高度重视,然后我们很快的达成了一致,孩子现在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个目标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为什么达成共识这么重要呢?是为了让家长抓住一段时期内的重点要务,不要在众多的事务和目标中迷失。


一两个星期后,孩子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首先弯腰驼背消失了;以前脸上总是没有任何表情,现在总是挂着微笑;之前刘海是牢牢搭在额头上,整个脸不明朗,现在她主动把刘海扎起来,露出整张脸;黑眼圈不见了,脸色也好了。这是孩子外形上的变化。


孩子在运动各个方面也适应得挺好,并没有发生之前担心的孩子身体不行的情况。包括跑半马,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她顺利完成了半马。在状态上,一开始这个孩子是几乎是不说话的,但现在她积极参与班会发言,成为大家信赖的大姐姐。


家长怕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低,几次问我是否应该给孩子一些学习、成长的压力,但是我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第一次因为要达成的是调整精气神的目标,我否定了她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再一次问到是不是应该要给孩子挑战和压力的时候,我仍然是给了否定的答案,为什么?因为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本身的自我要求是很高的,她并不需要家长来施压。


家长为什么多次提出来这个问题呢?其实这是出于家长自身的担心,而不是真正基于孩子的表现。换而言之,是家长需要,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


这也说明其实我们家长容易抓瞎,有时看到孩子有很多问题,大问题小问题,老问题新问题,但是又不清楚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重点,有些问题可能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太清晰的情况下,最好与老师沟通确认,以更好合力推动孩子。



2 家长知道孩子问题,但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方向跑偏、方法有误。

小B在上学期不断反复的生病。她是一个小小身材,非常的机灵的小女孩,当时才五岁多,反复的生病造成孩子学习和运动落下一大截。


当时的情况是孩子每次回到家就生病,或者是回到家再送到学堂就出现生病的情况。这个孩子当时除了老生病之外,还总喜欢找别人的问题,关注点总在别人的问题上,自我要求特别低。


应该是有什么状况出现,我们不知道原因,但是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导致她不断反复的生病,因为在学堂生活是不容易生病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与孩子的爸爸妈妈进行了一个电话会议。


从交谈中,我们发现妈妈对孩子缺乏耐心,而且态度坚硬,对自己五六岁的孩子经常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


其实妈妈是知道自己这样的状态的,她也不满意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但是就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很多情绪不知不觉倾泻到孩子身上。


妈妈坦诚地沟通说自己一直内心非常焦虑,自己遇到一个大的卡点,根本就难以顾及到孩子了,但又不得不去面对孩子、带孩子,就会出现很多情绪失控的问题。其实与孩子无关。


在沟通当中我们发现妈妈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妈妈虽然知道孩子的问题,但没有想到孩子的问题与自己有如此深切的关系,对孩子采用各种中医治疗,孩子却越来越孱弱。


后来在一旁沉默的爸爸说话了,他说他希望能够多承担一些带孩子的事情。他说他发现自己在带女儿的时候,女儿很喜欢他,而且他感受到自己能够给孩子带来力量和支持。


这个想法立刻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妈妈状态不佳,爸爸主动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再好不过。


自从那次沟通之后,孩子很少出现生病的情况,她关注点也不再放在别的同学身上了,能够去看自己的问题。随着身体恢复,孩子运动也明显进步。


有时候我们知道孩子的问题,但是处理的方向跑偏方法有误,情况就会越来越糟糕。这个“越糟糕”就是明确的指标,告诉我们处理有误,必须要调整了。



再看一则孩子畏难情绪的案例。


小C是个8岁男孩,学习上有特别大的畏难情绪,他畏难到什么情况?可以半天或一两个小时一直东搞搞西摸摸,投入学习的时间为零。


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跟他沟通发现,这个孩子有这样的信念:英语对我来说太难了,我学不好。


学习的时候他往往刚看英语一眼,就觉得太难了,就放下IPAD。整个注意力好像球弹在一个墙壁上,完全不能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他这个状态已经超出了畏难情绪,背后应该另有原因。老师的猜测就是这个孩子可能觉得自己英语上面没有优势,所以他通过拒绝学习、拒绝做这件事情,来保有自己仍然很聪明、很厉害的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推测呢?其实是由孩子一系列的言行推断而来的。他在运动方面特别好,特别强,也能够吃苦,能够去钻研,主动进行自我训练。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他一个高难度动作做好了,他就会嘲笑旁边的同学说你都做不到;与此相反,在英语方面,他没精打采,极其自卑,不断给自己负面对话。


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妈妈做了比较多的自我反思,谈到以前在体制孩子作业多,对学习有了畏难情绪,妈妈追求结果,情绪会比较大,有时起情绪会打他的手,看起来是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性。但是,孩子那种比较心、爱找感觉从哪里来的呢?


当时爸爸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爸爸说他会鼓励孩子多带妹妹。他说:你看你现在比妹妹强,所以你要多去教妹妹。


我即刻问爸爸,你认为是孩子因为他的能力强,所以去教妹妹、带妹妹吗?这位爸爸一开始没明白我在问什么,因为他完全没觉得自己随口一句有什么问题!


这位爸爸是做销售工作的,对于这个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很敏感。孩子挺喜欢跟爸爸做一些下棋打羽毛球之类的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爸爸一句玩笑话或一句无心之语就会给孩子传递很多强、弱、胜、败的观念。


我提醒这位爸爸,让哥哥去带妹妹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爸爸一定要传递出来这是做哥哥的责任,而不是因为我哥哥比你妹妹厉害,所以我要来带你,这样说性质全变了。我们要用“责任”去取代“我比你厉害”。


经过这次的电话沟通之后,孩子之前的卡点-英语学习有明显的进步,基本上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这一点是比较大的一个进步。


不过对于孩子容易自傲或自卑、过于重视输赢的心态,我觉得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清理。




3 家长对于自己与孩子问题之间的关联毫无觉知。


小D运动能力强,上学期早就突破半马,这个学期回到学校,突然间对跑半马有了情绪,在班级里大声说再也不跑半马,还试图号召其他同学也不跑半马。


小D爸爸也对老师提出运动是否过量、形式是否对孩子身体有损害的质疑。与此同时,老师收到其他家长对这位爸爸的反馈,他多次在家长会上对学堂的运动提出质疑,其他家长进行了辩驳,但是这位爸爸非常执着,其他家长都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了,又碍于情面,对他的负面能量无能为力。


在进行电话会议前,老师确立了一点,就是放下对于家长的任何评判,全然信任家长。因为我们完全相信家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他的孩子更好成长。


在整个沟通当中,老师都是从孩子的角度,没有带任何的情绪和评判,只是把孩子的问题提出来。


当家长真正收到孩子的问题时,很惊讶,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孩子问题有关联。


他认为自己只是在理性思考或者执着的追问,他没想到其结果是造成孩子出现问题。


出乎意料的是爸爸的负面情绪根本不需要去解决,家长反复表明他无意与学堂对立,无意去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自己真的就是对这一块不太理解,想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所以就反复问这件事情。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在与双方沟通当中我发现,爸爸真正执着的其实并非运动,而是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他特别想发出自己的不同声音。


因为当初孩子来新教育是妈妈当道,当爸爸表示不理解或有异见的时候,妈妈坚信自己是对的,觉得爸爸不懂、固执、没有好好学习新教育理念。


爸爸感受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他需要有地方去发出自己不同的观念,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注,于是他就在学堂找他的位置,发出他的声音。


如果我们是对的,本身就是对的,并不需要证明,更不需要通过用别人是错的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是我们极有可能通过我赢你输、我藐视你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这种信念就会无意当中将别人变成自己的对立面。


我把这一点后来与妈妈单独再进行了一次沟通,妈妈收到了,并调整了自己对爸爸的心态,爸爸的态度立刻发生转变,孩子也没有再抱怨跑步的事情。爸爸之前一直不愿意参加山长的江湖课,这之后也很快成行。



4 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与自身的关系过于敏感,把所有孩子的问题对应到自己身上。


这样的家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超级感觉型,特别容易陷入感觉中忘记目标。


对于这种家长,会很容易出现盲目乐观的情况,比如说他自己这段时间可能状态特别好,然后就相信孩子一定状态特别好。反之自己状态不好的话,会对孩子悲观。这种家长容易对孩子有种迷信的论调甚至宿命论的感觉。


其实这样并不能够帮到孩子,虽然我们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但是如果当中缺乏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同样造成越努力离目标越远点情况。




总  结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整个的成长过程中是缺席的,或者对于孩子如何成长是模糊的,没有什么概念,这是很可悲的一种状态。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家长能够逐渐清晰自身在孩子成长中的力量,您的支持和爱将会更好伴随孩子的成长,那么,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更加自信和更有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状态越敞开,改变越容易发生;家长的学习越积极,对于老师沟通时候所谈到的内容的理解力就越强,越能够吸收到老师的信息和建议;家长的行动力越强,改变发生得越有成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第二部分,从学堂的角度,如何帮助和支持家长来构建孩子的成长型关系。




现在咱们稍微休息一下,我放一段家馆的视频,是我们孩子在上个学期突破半马的视频。为什么选择用这样一个视频来与大家分享?其实并不是说我们突破半马多么了不起,而是我认为这个视频比较能够表达新教育自强不息精神。


未完待续……





◆ ◆ ◆  ◆ 

📖:云上贵州,行走苗寨(7)溯溪探险,难忘今宵

📖贵州游学之丹寨小学生调研报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