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杨冬梅老师在线问答 | 4个小时到底聊了啥?

戳上面的蓝字“和中家馆”关注我们哦!

和中家馆很荣幸能邀请到杨冬梅老师过来,帮助家馆的家长们在生活成长、孩子教育的方面排忧解惑,给予大家在成长的路上助一臂之力。


杨冬梅老师: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某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作为今日学堂清一书院的资深老家长,追随山长学习了清心一二年级,财富课等诸多课程,并应邀在广州、天津、佛山、北京等全国各地新教育交流会做过分享。


以下是家长和杨老师探讨对话。




一、如何引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和习惯

1

MJ妈妈:孩子接纳程度偏低,在学校遇到难题会偷偷哭。我就问她:为什么哭呢?孩子说怕被同学笑,想在同学面前表现好。我说:别人笑你是别人的事情,你是独一无二的,做好自己,相信自己就行了。想请教一下杨老师,这样引导对吗?


杨老师:你刚才引导孩子是即使明白可能她也做不到。你可能忘了我们教学上都有个伙伴价值,我们要理解清楚这两个的不同


“既然有伙伴价值评选,那我要不要介意伙伴怎么看我呢?如果我介意伙伴怎么看,我怎么又能做到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呢?”


她不可能不在乎的,如果不在乎别人想法,那个人内心一定非常强大,并且非常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才能不在乎别人想法,比如山长。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探讨,我不在乎大家愿意不愿意听我说话吗?显然是在乎的,所以尽量不要讲那种话,不然会把孩子搞糊涂的,还让孩子觉得:跟妈妈谈话也没用,她就说了些大道理,没有解决我的实际问题……


那么孩子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她觉得她承担的那个事情超出了她的能力,你就要去帮助她去一项一项问下去,是真的超出了她的能力,还是她觉得超过她的能力。首先是让她把这个事情搞搞清楚,也许最后会发现,实际上并没有超出她的能力。


有个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孩子她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就会偷偷地哭,她是个完美主义者,还是属于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孩子呢?


MJ妈妈:从小在家里就对她要求很严格,要求做什么事情都做到很好。


杨老师:这也是你对她小的时候,你把她训练出的这种模式,让她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是说因为你的追求完美,你就可能是用错了一句话,比方山长就说他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但是那一个前提是他已经成了那种内心非常有力量的人。


他完全地接纳自己,他相信自己不够好,但他也快乐。因为发现自己短板,赶紧把自己补好,让自己成为更加接近完美的人,那是他的快乐。就有这种快乐的人,使他已经感觉到自己还是挺不错的,他才可以这样子。但是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好的,是有价值的,父母总是说她这里不够好,那里也不好,她自己都怕起自己来了。所以说这里头对不同的人有些话是不能随便用的。


那么对于这样的小孩子来说,实际上我们要培养的是正面的,发现正面的东西给到她正面力量,到让她感觉到“我是好的”,“我行我能行”,让她积攒这些东西。积攒到一定量之后,她的内在就会强大起来。


从霍金斯的能量图来说,能够达到250以上的能级,他就成了自我成就者。他心里非常笃定:我是有价值的,我配拥有好东西。然后“我”这个世界需要有了这种东西,它就进入了自我成就者的这种境界里去了。但是孩子还没有到250以上的那种能级的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她去找,“我是好的”,“我能行”。


但是目前父母给到她的是:没有那一样是做得好的,孩子就被骂惨了,所以身为父母,你们需要尽快修正原先的观念,然后去扭转这个局面。


姚老师:孩子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看中成果,然后如果没有得到成果,对孩子来说等于失败,而且是不接纳失败的自己。所以我在早的时候跟妈妈说过,不用盯孩子的成果,因为孩子的能力,还有积极的心态,根本不用担心。那么家长最重要的就是用老师的话来说修这颗心,就是修我们自己!



2

JL妈妈:老师,在处理小伙伴的关系上,在别的孩子碰到他的时候,他会很生气,他的想法就是他要加倍还给人家,他会做出打别人或者伤害别人的事在家里也有这样的问题,例如:爸爸不小心碰到他了,他也会非常生气,想回击爸爸。这方面没有找到特别的原因,我们觉得是处理情绪方面出现问题,我们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就是隐忍,所以不知道这个是否给孩子带来影响,应该怎么去给予孩子更好的疏导


杨老师:孩子在幼儿园,在3、4岁的时候和小伙伴发生冲突,这个时候教养孩子的人是怎么引导他的,因为这个时候和小伙伴的冲突就已经开始了,并且还挺多的,对吧


JL妈妈:小时候显得特别弱小,经常出去会被人欺负,例如:被人推倒后他就坐在地上哭,然后眼巴巴的望着家长,希望家长帮他解决;后来家长就引导他: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可以去和别人说你的感受,例如特别的疼,特别伤心,可以要求对方给自己道歉。后来感觉他慢慢强大了,他就敢动手去打人了。


杨老师:可能你们的引导,就会让孩子觉得,在意这些事是正当的,所以孩子就在意了,怎么能让孩子觉得不在意呢?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都跟孩子说:如果不小心碰了你或者推了你,可能他只是想跟你玩,但他不懂得表达的方式,未必就是想欺负你。等到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跟他说:有些孩子比较喜欢恶作剧的,他要是踹你一脚或者推你一把,你要是不想和他玩,你就当做啥事都没发生,他推一下两下三下,他自己觉得没意思,他就不会再找你了。


所以这个当时对孩子种下的观念很重要。你们当时给他种下的观念就是当别人孩子推他的时候,这个就是个事,所以孩子需要想办法去解决,力量小的时候用软招,力量强大的时候用硬招。那你怎么样让孩子理解这不是个事,甚至连爸爸他都有反击回去的念头,这个观念种得太牢固了。目前暂时我没招。


JL妈妈:目前我们也没法去给他做更多的说教,目前我们希望用一些结果让他去换位思考,例如总是这样计较,一点点小事就要回击别人,那么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因为换作自己,别人不能宽容你,你还会一直和他做好朋友吗?就是让他要学会宽容别人。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正确?


杨老师:这个思路我觉得可以,新教育里都讲究诚、敬、恕,这个恕就是宽容,你们可以往这方面引导试试看。看看能不能帮到他转这个念头。





二、如何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并为努力


1

JL妈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适合他的目标?孩子7岁半,感觉对定目标这个事没有特别强烈的概念,有时候让他自己定,他会定一个比较难于达到的目标,然后实现不了,他也无所谓没有特别的上进心和必胜心。

我们反思了一下,可能是因为:

1.家庭成员较多,孩子在生活习惯相对于同年的孩子比较好一些,亲友夸奖比较多,自我感觉比较良好;

2.家庭中严母慈父,母亲要求比较严格,父亲的要求相对于比较宽松。


杨老师: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先调动孩子一种不服输的劲。


山长在上电影课时,曾经给我们看了美国电影“飘”,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男主角,一个是白瑞德,一个是卫希理,这两个人的性格相反,卫希理是文质彬彬的公子哥,很善良绅士的男人,在夫人去世后都抑郁得活不下去了,而白瑞德是一个有点流里流气的,但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的男人。


当时我就悟到,我把孩子送到今日学堂是要做小狮子,但是我自已在培养的时候一直把孩子当成卫希理来培养的,养成了一位文质彬彬的绅士,成了绵羊。实际上这两位男主角中真正的狮子是任何时候都不怕困难,在严酷的环境中能游刃有余的白瑞德。


因此首先家长要统一思想,真正想培养孩子成为狮子还是绵羊,如果想孩子成为真正的狮子,那家长就要在培养的过程中父亲要展现自身的力量感,把那种狮子般的不怕苦、不怕输的韧性传递给儿子,同时是有原则有要求的,而母亲也要树立下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鼓励孩子成为真正的小狮子。



2

ZT爸爸:孩子在家时没有在学校时那样有动力,家长想要督促,但是说的话又比不上老师的话有份量,这是为什么呢?


杨老师:家长的话不及老师的话有份量,这是正常的,请看下图




DS爸爸:孩子好胜心较强,在下棋等事情上有体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杨老师:孩子在5岁以后希望获得爸爸给予的认可和称赞,推荐《父母与孩子的爱》这篇文章。文章里面指出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爸爸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要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我才会爱你,妈妈就怎么都觉得还是的宝贝。一定要让孩子有踏实感,爸爸带领孩子就必须是努力向上,同时家庭的顺序位要正确。基于下棋没敢发表,但是以上说话是自己看好文章和学习新教育结合自身经历。




3

SC妈妈:孩子不太关心和不太关注不感兴趣的事情,应该如何引导呢?


杨老师:给孩子传递一个话,用毛主席的话就是到什么山上就唱什么歌。到新环境,孩子在学堂就必须了解学堂和融入学堂,要按照学堂的规则学习,对环境要觉察要适应,要做小水滴融入到滔滔大海中去。


强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得好是本分,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做好了那才是本事。厉害的人也是受环境约束的,只有经过历练,才会慢慢成长,沉静和沉稳地前行。例如《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要有远大的抱负,有时候为了国家利益,不喜欢的事情也要做到极致。


当然也要结合孩自身的能力决定,在各个阶段特地提醒和指引。


SC妈妈:孩子属于慢热型人,主动性不够高,积极性不够高,应该怎么办呢?


杨老师:孩子属于慢热型人证明孩子比较谨慎,懂得到新环境先观察,后熟悉环境才决定走自己的路。这样子的孩子素质不错,一般不会给你捅娄子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帮他,一开始要正确的推动他,必要的推动,要用力给到,才能帮助他成长帮他有正确的开始让他有成就感,推荐看一看《成就感和兴趣》这篇文章。只要孩子在前期开始有成就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就好学了。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推他一把,只要激发内在力到最后长大就越来越不需要推了。





三、通往“精进”——家长的修炼之路


1

JY妈妈:我个人的成长遇到瓶颈,知道了很多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架构,不但用不出来,反而造成脑袋混乱。担心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希望杨老师能给我支支招,谢谢!


杨老师:脑袋塞太多东西,有些就要往外清理一下。(姚老师:自我构建),自己选清楚,抓住一个心里最大的一个挂碍,以此为突破点重新梳理一遍,用得着的就拿出来用,用不着的就放一边,甚至丢掉。


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刚进入新教育也学习很多,什么都看,中医,武术,思维,佛学……这个过程是必要的,是博大的过程。这些都扫描一遍,知道有这么多东西,然后就选取了心理学和佛学两个方面。其它方面就放下了,书也装箱起来不看了,然后扎根进去心理学和佛学。


寻找我的痛点和急需,我想培养孩子拥有狮子气概,但孩子阳刚不足(因为我们夫妻都缺乏运动)。自我查看我的能量问题,我是只绵羊,因为我与父亲关系不好,很害怕父亲,害怕有狮子气概的人,那我不可能培养出小狮子来。我要解决与父亲的关系,于是进入心理学系统,进入原生家庭,内在小孩,内在他人,母婴关系决定一切……一下子就扎进入这个领域了,其他东西就先放一放。等这些梳理得差不多后,主干架就出来了。


接着着手其它心理有挂碍的点,涌出一个挂碍就突破一个点,持续突破下去,慢慢的心里整体框架越来越清晰。这就是我走过的路。


脑袋里堆着很多东西就像家里买了各式各样的书,自己最感兴趣,最吸引自己的是哪个领域,其它暂时不用的就摆放在一边,暂时不要去理它,一定要找到主要突破口,找到你最在意的那个点为突破口,这是我的建议。选取哪个领域不是用左脑去想出来,而是问你自己的内心,问心里最在意是什么?


JY妈妈:我家俩孩子是慢热型,先观察再去做事情。现在孩子到楼下玩,一般是自己玩,很少与其它小朋友一块玩。以前接触过一些理念,不要催孩子去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一般我会坐在那里看他们玩。两个一起去就一起玩,一个带下去就自己玩,别人走过来跟他们玩,他就走开。麻烦杨老师帮忙分析一下孩子的这种状态吗?


杨老师:你应该去问孩子,问他怎么啦?如果跟他们玩,心里感觉状态是怎么样,这个“不喜欢”到底是怎样的不喜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下去,最后才能明白孩子实际上不想面对的是什么东西


如果接触的是一些负能量的家长,不跟那些家长接触还好些,他们散发出来的都是负能量。孩子的心灵娇嫩,会承受不住,我们家长要把孩子拉开那里,这是正当的,为孩子开辟另外一块纯净的适合孩子玩耍的地方。


JY妈妈:拉孩子离开小区人群玩,很多时候会怀疑“我们是不是太不合群”?


杨老师:其实也没关系,大城市的人际交往本来就淡薄,我们家在小区住了十五、六年了,坦白说没有一家人相互来往的,也没有一家孩子是相互串门玩的,也无所谓了。不知你们小区是不是社区活动很多,相互之间的互动很多?只要关系不能给到我和孩子正面滋养的话,宁可不要,我不去挂碍别人的看法的,也有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较“傲”一些吧


JY妈妈:这是我对很多事情的边界不清晰。一会觉得不跟大家玩挺好的,一会又觉得担忧自己是不是不合群了,很多时候都有这种矛盾。像我这样的状态,应该如何理


杨老师:找到你的“灵魂家园”


新教育就是我的灵魂寄托所,我会花很多时间在学习新教育的东西以及和新教育圈的朋友的联系方面,他们不一定要在身边,在北京,上海,广东,无论他们在哪里,只要有问题需要讨论时,就像今晚我们一样,随时沟通讨论。那里是我的精神寄托所,他们是我的“精神兄弟姐妹”。


有这样的关系之后,我就有了一个安放我灵魂的地方,我就没那么多挂碍了。你现在还没有给自己找到灵魂根据地,所以一会介意这个,一会担心那个,你是这样一个状态。那你在这个圈子里必须要找几个核心的同修伙伴,跟他们的联系很深,这种关系能给你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成长。只要一想到平台里的这种关系,心里就有一种笃定的感觉,那很多东西的界线你就自然清楚了,这是我的感觉,我的心灵经历。


JY妈妈:在新教育平台我得到了很多,想为别人做些什么。但因为边界模糊,所以不知道是边做边成长比较好,还是成长清晰点再做更好一些呢


杨老师:这个事情我们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山长的一句话“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怎么都干是对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干都是错的”。前面的怎么干指的是发心;后边的怎么干指的是形为,不要去想自己的思维清不清晰,自己的能力够不够。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是起心动念。比方说我送孩子到体制小学的时候,虽然我知道体制小学会对孩子有很多的摧残作用,但孩子一旦入学,我知道的是孩子必须要学会:

1、“规则意识”和诚敬心;

2、必须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欢迎他的。


为了这两点,我必须让孩子知道他是被老师和同学接纳的,即使我知道这个“接纳”也许会给他种下一些不好的种子,为了那两个更重要的终身目标,我可以在另外一方面做些妥协。这就是我知道我在干什么,所以我会这么去干。


在你有所取舍时,用山长的话讲,就是你必须知道自己的第一价值观是什么,你最要保证的是什么东西。不要用“为平台做贡献”这么虚的东西来讲,就讲你做事情的时候第一起心动念,你冲什么目标去的,只要这个东西心里清楚的就可以去做。



2

SC妈妈: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问题吗?我自己做一件事情行动很快,但是很难坚持,担心这个会影响到孩子……


杨老师:人的身体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在相关的地方有病。比如心脏不好,就可能在心脏有关的地方呈现疾病。在家庭中,如果家庭能量场有缺陷,很容易在孩子身上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因为孩子是家庭中能量最弱。孩子离开家里稳定,固定的坐标系统,进入学堂新的坐标系统,如果孩子的心理行为出现问题,就反应父母的心理行为出现了问题。


观念决定行动。


一定是一些限制的观念让我们看不到更全,更大角度,固执一端,做出偏执行为。孩子出现了问题很好,他就是一面镜子,然后让我们家长意识到这里是一片开阔的,我原来把它限制在30度的锐角里去了,打破这个局限就是一个180度的平面,干掉我们限制的观念,让我们心理一片开阔,心理就会有很大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我自己就对这件事情上瘾了,我的状态是,只要心理有一个事情想不清楚,就会觉得好开心,又有一个话题可以去钻研了,就会花几个月的功夫去探索,一定要将这件事情想清楚,想清楚之后又豁然开朗,我这几年的路(进步)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就是不断的找到心里想不清楚,不通透的,或有矛盾,有冲突的地方,找到之后,把它解决掉。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明白了,会觉得真是太美了。这种体验就像在体制内解决一道数学题,或者工作中解决程序问题,我们把这用在解决自己心理的困惑或障碍上,有了这种快乐的体验后,就不存在不能坚持的问题。因为享受过心流的状态你会对此上瘾,想不断地体验这种状态。



3

JL妈妈:老师,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家族里面(包括)自己的父母,思维观念都是喜欢吃喝玩乐的,现在我们给孩子营造的是不贪图享乐,不关注吃喝的氛围,对于节假日的时候,怕孩子在两种氛围中纠结,但过年不回家陪老人好像又不太好,这个应该怎么去把握


杨老师:你也是在体制上班的,对吗?那过年也就7天的假期吧,7天没关系的,不用想那么复杂


新教育里面的理念呢,就是要对自己严格,不能对别人严格的,如果按佛学里来说,戒律,戒对自己,律对别人,对自己要严格。我们对周围的社会关系还得要圆融。不然人家都把我们当怪物了,我们都要被边缘化了,不然我们新教育还怎么发展呢。


尤其是对于老人,我们要顺,要老人高兴,山长也曾说我们对老人要顺,对孩子呢我们有管教他的义务,所以我们要去约束他,但对老人呢,我们只要顺,让他高兴就行了,甚至于新教育的理念也没有太大必要跟老人纠结太多的。


就那么7天不至于对孩子造成多大影响,不提醒可能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可能稀里糊涂就过了,有时候可能会意外的发现孩子会有一定的自制力,不会乱吃垃圾食品,除非孩子吃起来东西毫无节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提醒一下孩子,也不要当大家的面教训孩子,这样会让孩子特别没尊严。这个是我的建议。







往期精彩回顾

2018秋季学期乐知班第十七周总结

孩子在家就懒散,真相是什么?|家长成长记录

关于孩子的“畏难情绪”你知道多少?|家长成长记录


 和中家馆,用心做新教育的地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