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问答录:尊重、后果和情绪 | 如何做一名新教育平台家长(下)

“内在动力养成”冬令营和2019春季招生计划火热报名中,点击文末“原文链接



和中家馆 线上学习会(第二期)

姚力方老师:感谢周荣敏老师的分享,真的非常走心,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今日家长的成长和收获。


尤其是周荣敏老师讲到自己女儿迎接全班女生的拳击挑战这个事情,特别感动。荣敏老师女儿在班级当中属于个子特别小,体重也特别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所畏惧地去迎接全班女生的挑战。虽然是输了,孩子的脸上可能也是鼻青脸肿,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至上并不是一个结果,至上是一个过程就像《老人与海》,我们如果从结果去看,这个老人的结果可以说是很糟糕的,但是老人的精神却是至上的。


在荣敏老师分享的这个故事当中,我感受到孩子和家长内心的强大,锤炼出来的勇士精神。再次感谢荣敏老师的分享,下面是问答环节。






Q1:孩子们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自己努力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时,就会出现泄气的状态。当家长和孩子想要深入讨论存在的问题时,孩子表现出不想说或被动听的态度,只是说好,知道了,家长就不知道如何继续处理这个事情,继续说,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但是不说,问题又得不到解决。

请问老师,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能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周老师: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其实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还是来自于家长的影响。我的孩子,她也有这样的问题。


在之前孩子跟我们交流过程中,我们可能给了他很多标准或者要求。你给他的那个要求,他没有达到,可能我们没有给到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这种时候,他会觉得就算我跟你说,你也会拿我跟别人比较。是家长本身就有比较的心,这种心态就会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我跟你说也没用,或者我跟你说,你还是会这样对待我。


家长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要能够真诚地倾听他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因为他跟你讲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一种害怕和恐惧在里面,他跟你讲了之后,比如说他的排名靠后也好或者说他没有达到目标也好,你是会带你的看法的。


回到我在分享里面说到的,让孩子他不要有和别人比较的心,那么我们父母,包括我,之前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特别容易看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对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或者进步的时候,我们就一语带过了,没有及时地给到孩子鼓励,而是专盯着问题,总是觉得孩子这个问题怎么还没有改,你在这一块上面怎么老是这样的,等等。


每一次孩子有一次小的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的肯定,不断的强化他的进步,让他收得到你的理解,让他收得到你对他的赞扬。


另外一点,就是要让孩子和以前的自己去做比较,那么孩子,他就会往前看,而不是和你在说的时候,他心里会有那种担忧存在。我就说到这,谢谢。


姚老师:谢谢荣敏老师的回答,关于这一点,我想补充两点。为什么呢?因为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有特别深刻的体验。


第一点是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质问自己,我们是不是长久以来就是给孩子各种有意无意的暗示或者明示告诉孩子:我们更喜欢优秀的、更喜欢表现好的、更喜欢有成就的。


这样的一种比较心,只要我们做家长的心当中有一丝一毫这样的心态,都会传递到孩子那里,也许我们不是通过话语而是通过点点滴滴,比如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对别人的一个议论。


孩子是感应家长的内心的,他不是看我们表面上的东西,不是听我们表面上的说话,他可以直接感应到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所以我们首先质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心里面是不是有这种比较心在的以至于孩子,他会由于过于在乎父母的看法而不愿意坦诚的去跟父母沟通。


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做父母真的彻底清理自己内心当中一直以来的这种观念。这需要完全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深处,而不是只看表面上,我好像现在没有去说那些话或者是表面上我没有去做什么很过分的事情。而且这种清理是需要多次的、长时间反复的。如果你真想做到的话。


第二点,可能当你真的有意识之后,我们去改进自己清理自己的时候,我们又很有可能会陷入到另外一个问题当中就是太着急了


大家可以想想我们跟孩子这么多年,也许八年,也许十年甚至更久,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传递这样的信息,现在孩子在学堂里面有了很多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觉得不满意,我们觉得跟孩子的沟通没有达到效果,也许我们也在努力的去改变。但是我们要求孩子的是什么,是让他立刻马上要去做到,要孩子自发从心里愿意跟我沟通他的问题。请问我们就此做了多少?凭什么这样去要求孩子?


我们真的需要一些耐心,我们其实也不需要再八年十年,但我们至少要做八个月十个月的努力,好不好?至少要做八个月十个月孩子没有改变而我们继续坚持的思想准备,好不好?不妨问问自己。


要明白,正是我们自己积年累月造成了孩子这样心理特点,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当我们真的能够去把道理想清楚,能够去不断清理自己,耐心去等待包容的时候,也许反而更快收获到孩子给我们的惊喜。


个回答是有感而发的,我跟孩子的话,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在这过程当中,其实也是有很多反复,我作为一个母亲,同样需要不断的一步一个台阶去改进和深入清理自己,放自己所有的期待。分享给有类似焦虑的家长。






Q2:礼拜天跟孩子通话的时候,孩子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跟别人聊天,一会儿又是做其他的事情,请问老师怎样可以引导孩子重视通话?谢谢。


周老师:我不知道这个小孩是几岁,是男孩还是女孩?


家长:子八岁,女孩。

周老师: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情况,是这样子的,如果是男孩的话,比如说像NZ和NT,姚老师之前也做过分享,男孩子他和妈妈在沟通上面,如果他没有特别多的话,可能说明他的状态挺好的,他不需要有什么去跟你进行沟通。


孩子可能也会有这种情况,就是她很快乐,她和孩子们玩很好。她就觉得说我跟你讲话浪费了的时间我跟你聊电话就像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了,孩子在学堂玩的很好,学得很好,状态也很好的话她就没什么多的话跟你说的。


第二点,她可能会在吃东西,吃东西的这个情况我的孩子也会存在,因为他们周日下午的时间,学堂会给他们一些水果什么的,她也会有吃东西的情况。


我是这样跟我孩子说的,我们晚上要有家长会,需要轮流发言说这个孩情互通。在家长会上我听到了别的孩子分享老师讲的主题课,我觉得老师讲得特别好,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的受益。但是我没有听到你跟我分享,我觉得我自己的损失特别大。你在学堂学习的那些内容,我也想和你同步的来进行学习。你看你下一次能不能把这些内容来给我做一个分享。


孩子如果承诺了的话,她就会很认真地去把这一块的内容给你分享的,这个需要妈妈说话时候有一些小的技巧,就是让孩子,能够在他的分享当中有成就感。


另外在家长这个角度上面来讲,家长也把自己每个星期的进展分享给孩子。你的进步是什么,你把它要分享给孩子,让他知道你们两个是一条战线上的,你俩是伙伴,你们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这样的话我觉得慢慢的能够对于这个通话的质量方面能有所改进。那我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姚老师:好的,谢谢荣敏老师的回答。父母跟孩子一周就只有这么一个通话时间,那这样的一条链接,怎么样把它做的更好,更通畅?这是父母特别关心的一个焦点。


父母,特别要注意与孩子沟通中自己有没有在索取。我们会无意中有这种心理,你应该要跟我去讲什么,你应该跟我去讲这个主题课,你应该跟我汇报这周的细节


让孩子讲这些没有任何问题,但我们家长那颗认为“应该”的心、理所当然的心会让孩子有一种被索取的感觉孩子在父母面前通常会比较任性,家长要索取,他就变的不太乐意或者逃避了。


只有当你放下了那颗心,才会去思考和想办法怎样可以让孩子乐于与我分享这些呢?是不是可以营造一个共同成长伙伴关系,一种友好的氛围会更好?你想想,如果是这样一种共同的交流氛围的话,孩子们一定会更愿意去交流。





Q3:我家女儿6岁,最近发现她丢三落四或者做手工时总是忘记收拾纸碎片等现象,我分析她是没有责任意识,更深层的是被我养得自大了,请问怎么避免孩子自大?


周老师:我觉得首先一点就是说,你不能把一些概念性的或者评判性的帽子盖给孩子了,比如说她没有责任意识或者是自大了,尤其是才六岁的孩子。


给孩子下这种评判性的语言,我觉得这个首先是不合适。小孩子忘记收拾玩具了,或者是丢三落四等等的,在之前家长是不是已经和他订立了一些规则?定好规则,就执行,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另外如果是孩子自己在那里做手工,做完之后她没有收拾的话,这种情况我觉得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言传身教


六岁的孩子有这种情况也很正常,有可能平时家长去帮他管理东西可能会管理的比较多,然后他丢了以后,你会及时给他抚慰。


有一个例子,原来的明珠班那几个孩子,在清迈跟着王老师,他们在那边当时有一次去游泳,忘了带眼镜。我当时记得这件事情,我就说那你怎么没有跟家长说,让他给你送来吧


你知道孩子怎么说的吗?我才不能让家长给我送,我如果要是让他给我送过来,我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之间之前肯定是有过类似的情况,他有过丢三落四的情况,所以家长会跟他有一个协议。我给你送可以,但你麻烦了别人,你也需要付出相应代价。那个代价可能对他来说是比较心疼的一件事情,所以下一次他肯定就会记得,不再丢三落四。


这个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个规则,一个约定孩子才六岁,还是比较容易来养成好的习惯。所以JY妈妈可以试一试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这种约定,会不会更好一点,谢谢。


姚老师:对于刚才JY妈妈所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我反而更关注的是妈妈的这个推理和分析。因为跟孩子朝夕相处,我知道孩子的状况以及她本身的一些特点。


就像刚才荣敏老师说的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比较多的小朋友都会有类似现象。那么我们只要跟孩子做一下规则和约定,以及家长带领做示范,这情况通常来说比较容易改善或逐渐消除。


我会很关注就是JY妈妈,是如何分析出,她没有责任意识和更深层次的事?你是如何分析出,她可能被我养得过自大了我对这一点比较好奇。我不知道JY妈妈是不是可以详细说一下。


JY妈妈:JY爸爸给我反映情况的,我也没有想6岁的孩子对于责任到底有没有意识,我觉得她可能被我养得自大了。但是我要她做的事情,她又很喜欢推卸。

比如她迟到的话,她会没有意识到迟到是个问题。说到责任这事,我害怕自己代办得太多,她就可能会被我养得自大了(但现在还看不出来)。 

还有比如她丢了东西,我马上就给她补上来,没有给她承担弄丢东西的后果。作为父母,给孩子代办的事情还是不能太多。


姚老师:因为这两个词挺大,责任和意识,所以我会特别关注。我听到妈妈的意思,可能自己替孩子代办比较多,其实这个问题JY妈妈已经自己回答了,以后我们就不要去给孩子代办过多,就可以了。没必要现在去焦虑未来的、尚且不确定的事情。


责任这个词对于六岁的孩子太大了,是一个大而且非常抽象的概念对孩子来说


在学堂,我们会很注重让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完整,比如说就像JY妈妈提到的,做手工的时候忘记收拾,那么老师会在每次做手工之后,提醒孩子或是之前通过一些规则的方式,让孩子们去自动自发朝着这个方向去走,自动自发的把自己做完手工的后续工作完成,这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完整的意思。


我相信可能JY妈妈的意思也是希望孩子就是把事情做完整,像有一些事情来承担这样的后果。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10到12岁之间的,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到培养责任意识这一块儿了。


我们家长注意一下些大词儿会容易出现概念清晰的情况,我们有事儿说事儿就行了,否则会容易把自己搅混。






Q4:男孩七岁,在学堂会插嘴狡辩,不管是上课也不管是否会影响别人,他都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狡辩事情不承认也不想承担后果。


周老师:孩子在学堂插嘴,如果是在上课的时间的话,这个倒没有什么关系,说明这个孩子是一个愿意思考的孩子,他可能在老师讲到什么的过程当中,有了一个想法,他想把自己的那个想法表达出来。


当然这是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地方可能会打断老师上课需要培养孩子的等待和耐心,孩子七岁了平时家长在和孩子互动的模式的过程当中,就是给到孩子相应的场景的时候。


孩子在类似情况下,他在一件事情上学会等待了,那么你就及时的去肯定和鼓励他,然后告诉他,这就是耐心,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孩子他非常聪明的,有上一两次,他就知道了什么叫耐心,什么叫尊重。而且他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地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尊重。那么他这种模式就能够固定下来。


姚老师:

1 关于插嘴。

插嘴的孩子,通常都是心态比较急躁,比较自我为中心的类型。在孩子小的时候规则意识不强,话比较多,心态又比较急,就会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孩子为什么会插嘴,是他因为特别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个时候如果不让他去表达,他会什么东西都听不见。这个情况老师可以先停下来,停止说话,注视大家一会儿,然后示意孩子把手放下,让他先把心平稳一下,孩子觉知了,就会放下,不仅是手,心也就放下了。

大一些的孩子当中也会有插嘴,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跟孩子们一起探讨班级规则,然后严格实施,那么孩子插嘴就会减少。

以上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家长在家里去用。


2 关于狡辩。

一个人狡辩最根本的目的是两条:

①不愿意承担后果;

②以为自己狡辩可以达到不承担后果的目的。

针对孩子狡辩背后的根本目的来治就可以了。

①没有空子可以钻,后果还是需要承担。

②说破他的真实想法,让他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确知道这样做不对,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有更大的代价

当孩子出现狡辩的事情之后,家长可以非常明确地说出来他狡辩的是什么,实际上他是什么心态,他的问题在哪里,陈述这个事实。他就知道我原来是想这样子,但是我这样子其实是行不通的。每次去把这件事情打开来说,之后他就知道狡辩这条路肯定不行,我不可能通过狡辩得到任何的好处,慢慢就走上另一条路。







Q5:放暑假的时候,孩子喜欢躺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强调很多次,但是无效。后来强迫坐地板,可她有很大的情绪。


周老师:那肯定有情绪的,如果强迫大人来坐地板,大人也会有情绪的。


在床上或者地上吃零食的话,都会把零食弄到床上和地板上。比如说要是在床上的话,你就让他承担后果,让他洗床单或者是让他把地扫干净了。一个还是直接让他承担后果,一个就是在事前的时候,跟他说好说,你在看书的时候,如果吃零食的话,会出现怎么样的后果,提前跟他沟通好。


你跟他说了规则就是弄脏了地板就拖地板,弄脏了床单洗床单,这样的话,他不想洗床单的话,他就会知道注意的。如果你不让他承担后果,他觉得那我这样做也没有关系的,他下次肯定还会这样吃,这是我的解决方案


姚老师:补充一下,根据家长的描述,孩子应该是对家长有了对立情绪,因为强调了很多次无效。


解决事情之前先解决情绪。


妈妈要首先意识到孩子现在起了情绪产生对立,那怎么样解决这个对立情绪?需要妈妈首先放下自己的情绪。无论什么情况,带着情绪沟通,都是无效的,甚至是反向作用的。


在没有情绪的时候,孩子是明了的,你再跟孩子聊一聊,就是躺着看书,对视力的造成的影响以及对颈椎造成的影响,可以做一点小功课。比如说具体在网上搜一下,怎么样子造成的一些影响,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在大家心情愉快或者平静的时候达成一致。就说如果再这样做,怎么办?可以问孩子,跟孩子一起去商量。最好跟孩子一起想一些出其不意的小招数,比较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原则就是要在处理事情之前先处理情绪,在处理孩子的情绪之前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我就补充这一点。


周老师姚老师的补充很到位,我刚才没有注意到,那个妈妈没注意到孩子情绪这一块,确实是这样子的。我前面的提到的那两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和《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我觉得这位妈妈可以重点看一下《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面讲到跟孩子沟通中的小方法,我觉得非常的有帮助。









如何做一名新教育平台的家长(上)


和中家馆“内在动力养成”冬令营及2019春季招生公告


孩子,是天生的攀爬者


“武状元杯”全国传统武术公开赛——和中展风采




 和中家馆,用心做新教育的地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