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心”教育的践行之道

题记:“心”的力量真是非常强大,一个负面的念头可以让孩子无力做事或者把力量全部耗在对抗上,而一个正面的念头却可以让孩子无所不能。这是书院一位义工老师的用心感悟,不妨通过她的眼睛,一探“心”教育的魔力吧。


作为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了解新教育已两年多,今年七月有幸在和中书院夏令营做幼狮班义工老师。期间,我一方面观察书院的教学理念和实操,近距离感受新教育,一方面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收获很大。现将我感受最深的三点分享给大家。




–  事上练 –


夏令营期间我负责书院的卫生检查。打扫卫生看似简单,老师却是有意用这种日常事情来磨练孩子们的心性,而这其中,反应出的每个孩子做事情的态度以及所体现的心理行为也是相差甚远。


有少数孩子即使每天手把手教和示范,卫生却总不合格,总是打扫了这里就忘那里或者跟没有打扫一样,还总能找出一堆理由推脱责任,一转眼就跑去别处,要么闲聊,要么拿着本书看;


有几个孩子则会试探老师的底线,是否会扣分,是否严格,甚至即使指出问题所在,第二天依然原样,如果扣分严格而失分可能跟奖励挂钩才会好好打扫,有好处才做事;


也有一部分孩子做事情非常认真,只需要示范一次便可以按照标准快速完成任务。


有趣的是,我跟带班老师沟通时发现:基本上卫生不合格的孩子在运动和其它方面也都表现欠缺、不优秀;而卫生做得好、态度积极的孩子在课程、个人表现和人际关系上也普遍更好,更加受到同学尊重。


孩子们全然不同的做事态度反应出他们责任感、目标感大不同,也反映出家庭教育里的蛛丝马迹。


在书院,我感受到良好的成长氛围,孩子们在这个氛围里,会被自然带动,遵守规则并践行做事,经过长期历练,这将必然会成为孩子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能为自己负责、有独立人格和做事能力的人值得我们每位家长认真思考。如果家庭能认同这样的理念并真正践行新教育,做到家校合一,孩子便会轻松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有觉知的生活和学习 –


夏令营第一周,孩子们刚到书院,无论是养心班还是幼狮班的同学,都表现出比较迷糊的状态,凡事等着老师安排,既不能自主安排生活和学习,也不清楚做这些事情的目的。


而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自我觉知,这也是给孩子养“心”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自我负责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


例如幼狮班的每日班会,老师会有目的的谈论某个与孩子平时息息相关的主题,让孩子们明白这件事情事情发生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从哪些方面成长;


如果涉及到决策时,会让孩子共同决定是否做这件事情,如何做等等。一旦决定便自我负责、不以任何理由放弃,老师鼓励和支持他们坚持到底。


比如:第一周连续两天出现厕所的纸巾被洗澡水浸泡不能使用,老师在班会上拿出纸巾,首先问大家纸巾的是怎么用途?孩子们便七嘴八舌的回答。


老师再给每位小朋友撕一片,问他们这个打湿了的纸巾是否还能用?孩子自己感受了,基本一碰就烂掉的纸巾当然无法再用了。


老师再告诉他们纸巾被弄湿是因为我们洗澡的时候没有及时取出来,询问大家有什么解决办法?孩子们又会有些各种各样的答案出来,最后一起定了方案就是谁最先去洗澡谁就取下纸巾放外面。


沟通后第二天,我害怕纸巾被弄湿,准备去拿下时,发现洗澡的孩子已经取下纸巾保存在外面不会被打湿的地方了,以后几乎每天这些可爱的小家伙都会记得取下纸巾。



另外一个例子是孩子挑食。刚开始幼狮班多数孩子挑食,只挑喜欢的食物吃,不爱吃的要么挑出来扔掉,要么留在碗里悄悄掉倒。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不能浪费食物,他们必须得吃”的规则和道理还太空泛,她说吃不下去,或者吃得想吐,规则便失去了效用。


于是老师把这个事情放在班会上,首先问问他们都喜欢吃些什么,不喜欢吃些什么;


然后用孩子的语言来解释:不喜欢吃的这些食物是嘴不喜欢吃,嘴喜欢吃香的甜的食物,却不喜欢吃健康的食物。


可是身体需要吃健康的食物,如果只是为了嘴的话,身体会生病,这样我们就上不了学,不能运动等。


老师再问孩子是否愿意为了手啊,脚啊,肚子啊吃这些不爱吃却很健康的食物吗,孩子们都表示愿意。


一旦孩子自己愿意做这件事情,他们就能做到,后面几乎每顿饭后她们都会骄傲的告诉我:今天吃了南瓜粥,吃了洋葱,吃了甜椒。


我看到幼狮班的孩子们,由刚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后面非常有秩序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打扫班级卫生,自己洗衣服,洗碗,洗澡,洗头,整理自己内务等,他们的内心清楚这是自我负责的荣誉感而不是辛苦脏累的活。


书院除了培养孩子们带着觉知去生活吃饭做事,也会培养他们有觉知地学习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比如让他们有意识的回顾、思考一天如何度过,包括早晨起床,读经,晨练,早餐,内务整理和英语学习,以让她们在这一天中,慢慢地自主安排而不是等待老师的喂养。


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把一天的生活与自己的一生和未来联系起来,老师还特别安排了一系列关于职业介绍的课程,即介绍不同职业的人一天怎么度过的,让孩子们去理解当我们心怀梦想的时候,需要脚踏实地去一点点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梦想。


“心”的力量真是非常强大,一个负面的念头可以让孩子无力做事或把力量全部耗在对抗上,而一个正面的念头却可以让孩子无所不能。


这是为何书院看似简单朴素甚至有些辛苦的生活和运动中,孩子能快速进步并爱上这里,都是源于他们心里种了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




– 真正的尊重和信任 –


每个父母都期望给孩子真正的爱,尊重和信任,然而实际操作起来,这恐怕是一门需要长期修炼的学问。


参加夏令营前,刚好在新教育深圳分享会上听姚院长就电影《垫底辣妹》片段讨论教育的本质。


影片中的母亲为了女儿的成长,即使完全得不到丈夫的支持,也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支持女儿的学习,并对女儿全然接纳和信任,成为女儿困难时的动力和爱的港湾。


然而妈妈如此付出,为何却女儿沙耶加在遇到明师前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只会吃喝玩乐呢?


姚院长分析影片中的妈妈,因为从小被母亲管控,也没有得到支持,一生都感觉不快乐和没有依靠,所以她总是认为给予孩子快乐和支持最重要,把孩子转入女子学堂也只要快乐就行,学不学都无所谓,导致沙耶加后来只是追求与朋友一起玩乐的“快乐”。


我们作为父母如果没有觉知的话,便很可能把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转换为对孩子的担心,或者把自己的心结心愿转换成对孩子的期望,把我们自己的这份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


比如有些父母从小到大物质缺乏,过得很辛苦,他们内心便认定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满足是幸福,俭朴的物质生活便是辛苦,剧烈的运动也是辛苦;


有些父母自己靠某条路走出了成功,他们便认为孩子也必须走这条路才能成功,离开这条路就无法成功;


还有一些父母自己需要更多的陪伴,或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始终放不下孩子,便认为孩子也一定离不开父母。林林总总。


然而在书院,情况截然不同。比如夏令营中徒步,幼狮班年龄4~7岁的孩子在烈日下成功用4小时走完14公里,养心班则走完26公里。


从始至终老师内心对这些孩子真正的信任,认为他们可以做到才让他们大胆尝试,并在中途孩子表现出情绪时淡然自若的应对,接纳孩子的各种状态,相信和鼓励孩子们坚持到底。


途中有两三个幼狮班孩子闹情绪哭了会儿,也有少数几个幼狮班孩子中途比较累的时候表现出拖沓、逃避和想要放弃的心思,老师都一直鼓励他们坚持,并让他们慢慢去感受身体的不舒服,引导孩子去体验突破极限后那种源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自在和成就。


最后孩子真正体会了这份感受,越来越有劲,甚至跑到终点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


当我们由于自己的焦虑、恐惧或者需求未得到释放或满足,而延伸出来对孩子的各种放不下和过度保护,往往让孩子在父母的局限性观念下失去很多自我成长的机会。


比如我自己从小被狗咬过,非常怕狗,连尺长的宠物狗近身我都会吓得跳起来大叫。


我的内心对狗有很强的恐惧,始终认为狗很危险会咬人,于是从小不让自己孩子碰狗,见到狗就让他们躲得远远的,所以我的孩子从小接收了我的信念:狗会咬人,离狗远点。


然而狗真的这么可怕吗?孩子看似被保护得很好,却无法体会到与狗一起玩,养条狗看家护院的乐趣,或者培养出自己鉴别危险狗的能力。


在书院里,孩子对老师爱戴亲昵,但不会产生过分的感情黏连,老师全然尊重和允许孩子体验、表达和实,同时相信孩子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都可以做到。


小的事情如自己的日常事务,孩子自己的学习和作息管理,大的事情如组建班委,班委职责和履行等,老师都是在示范后放手让孩子去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期间会有各种考验,感受和情绪接踵而至:比如做不好的挫败情绪,不敢上台表达的害怕情绪,被表扬后的骄傲情绪等等。


老师显然是非常清晰的,一方面允许和接纳孩子,另一方面抓住这种时机,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引导孩子,变化就不知不觉发生了。



我的感悟 –


这个月,通过在和中书院与老师孩子们一起的这段体验,也让我更深入觉察到自己内在很强的畏难和逃避模式,总是在那个当下被卡住了,总是在突破的前一刻放弃,不断在旧有模式里循环。


同时我会把自己内心的畏难和逃避模式投射给孩子,与孩子产生有很强的共生模式,会以为孩子也会害怕和逃避,进而批评和责怪孩子或者以让他们中途放弃的方式“保护”孩子。所幸,现在我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非常赞同姚院长关于家长层次的总结:无觉知的家长;有点觉知但却随大流或认为孩子可以自发成长的家长;有觉知且有目标、有计划的家长。您选择做哪一种呢?


在此,非常感谢和中书院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让我切身体会到新教育学堂如何践行“心”教育,并由此更好的提升自己和对孩子的教育。




【和中书院】 

  用心做新教育的地方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9930951

咨询QQ:191078163

微信号:18620140062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