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醒醒!你还认为需要搞定的是孩子的情绪吗?


最近,书院的一位老师有点忽视了小A,把比较多注意力放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小A忍不住对老师抱怨说:老师,我觉得你都不爱我,不关心我了。老师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对答。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的,发现了这个情况,就直接表达出来,而老师也尊重孩子,不会随便敷衍孩子,竟然一时语塞。



中午起床,小A看到老师在照顾其他孩子,就在自己穿裤子的时候大发脾气,老师尽量保持自己心情和语气冷静,对小A说:“小A,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你现在把裤子穿上。”小A一听闹得更厉害了,过了好一阵才平复。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情绪没有被老师觉察和认可。老师说“什么事情都没有”时,潜台词就是:那你为什么哭闹呢?你不应该哭。你哭是没有道理的,是不对的。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认同,受到压制,因而闹得更厉害了。


情绪是需要被看到的,这个“看到”不是指单纯的显露和知道,而是指“我理解你的感受,我认同你的感受,我接纳你的感受”,当一个人的情绪被真正看到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也许,当时老师一个无声的拥抱就能让孩子立刻安静稳定下来。
 



有时候,当我们说没有事情发生时,不但是有事情发生,而且很有可能有很大的事情正在发生!如果情绪长期没有被看到,被强行压制住,极有可能会造成两种后果:

1)孩子得不到认可,就想花招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变得越来越调皮;2)孩子开始和自己的感受分离,否定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情绪,从而变得不自信,凡事察言观色、谨小慎微。



那么,为什么这位老师会看不到、没有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呢?当我和这位老师沟通时,发现这位老师不仅没有觉察到孩子的情绪,最关键她当时也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

她开始认为过程中自己是没有情绪的,当我问她:你觉得当时在说“什么都没有发生”时,是轻松无情绪的,还是在压抑自己生气的情绪?她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有情绪的,只不过是在忍住情绪,所以传达出来的信息也是要求孩子去忍住自己的情绪。而孩子明明就觉得不舒服,老师这样说,他也就越发不愿意转变了。

搞不定这件事情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自己,没有觉察到自己情绪的发生和变化,试图带着“情绪”去搞定“情绪”,肯定无法真正达成好的效果。

现在的父母都看了很多教育文章,学了很多做父母的智慧,可当孩子一哭闹或出现什么问题时就心烦意乱或者心软,越想处理好孩子的问题,却越糟糕。原因就在于此,没有意识、没有觉察自己的情绪,也没有给自己时间去第一时间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维持高度的意识觉知,不要被无意识带着走,才会知道,该怎么样对他是最好的。



搞定事情之前,必须先搞定情绪,

搞定孩子的情绪之前,必须先搞定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关键,在于觉察。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觉察力呢? 以下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都知道,有时候脾气一来止不住,你还是会发在孩子身上。这个时候,事后检讨的时候,一定要原谅自己,然后跟自己那个痛苦和悔恨,罪疚和羞愧感在一起,接纳它,接纳自己说我刚才又跟孩子发脾气了,我又伤害到他了,我又把我父母跟我之间的模式,运用在他身上了,我又没做到了。

 

2) 
从不知不觉到先知先觉

 

不知不觉

这个过程,是从不知不觉,就像以前我小孩子小时候,受过很多伤害。因为小时候我常常骂他们,我还觉得教训得对,那叫不知不觉。

 

后知后觉

慢慢你会变成后知后觉,就是发了脾气骂了以后,知道不应该这样子,可是已经做了,这个时候很重要,因为在后知后觉这个时间呆很久,呆很长时间,后知后觉,不断的检讨说我今天又发脾气了,我原谅我自己,我愿意跟我的羞愧感在一起,我原谅我自己,跟自己好好的拥抱一下。

 

当知当觉

然后你会进入到当知当觉。某些时候,正要发脾气,还是忍不住,还是发出去了。可是当时已经知道我不该发了,可是收不住。慢慢会有这种当知当觉。到了当知当觉,我要发脾气,可是知道不对,可是还是受不了,还是发出去了,会有这种情况。

 

先知先觉

然后慢慢会到先知先觉,一句伤害的话要出去的时候,收住了,很好,鼓励一下自己,我今天这件事情没有骂了,可是可能明天又有一件事情,又骂出去,又变后知后觉。

就带着意识不断的去观察自己,即使当时没有能够有意识的停下来,可是后知后觉,去拥抱一下自己,安慰一下自己,慢慢的,就会发现自己可以改变。

 看到自己,明心见性,做父母、做老师也是一场修炼。


和中书院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9930951

和中书院微信公众号:和中书院

咨询QQ:191078163

咨询微信:18620140062



静心下沉,才能蓄力上升

把握当下·历事炼心—和中书院2016夏令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和中家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